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
名称
识字3 贝的故事
难点
名称
由“贝”字展开,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难点
分析
重点分析
本课介绍了“贝”字的起源和演变,“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由于“贝”字的演变过程漫长,变化不规则,并且“贝”在现代已经没有了贵重以及货币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分析
对于积累词汇少、形象思维发育不成熟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是不容易的。
教学方法
1.采用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的形态变化过程。
2.通过深入理解“贝”作为偏旁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再相机点拨“言”字旁与说话有关、“木”字旁与树木有关,进而拓展总结更多的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激发学习兴趣:你去过大海吗?在海边你看到了什么?
2.复习贝字,认识贝字作偏旁的汉字。
知识
讲解
(难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3)认识贝字当偏旁(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钱币,与钱财有关。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