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6《好的故事》表格式教案.doc

367阅读 | 15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6《好的故事》表格式教案.doc第1页
26《好的故事》表格式教案.doc第2页
26《好的故事》表格式教案.doc第3页
26《好的故事》表格式教案.doc第4页
26《好的故事》表格式教案.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纯情媚色 上传于:2024-05-31
好的故事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章。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四篇文章,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自己写的作品,而后两篇略读课文是他人围绕“鲁迅”而写的作品。整个单元围绕鲁迅展开,本单元的单元目标: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本篇文章选自《鲁迅全集》(《野草》),是鲁迅先生1925年创作的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是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作品,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相同,文中部分词语晦涩难懂。 文章编排上,课后习题和课后附的“阅读链接”的价值不容小觑,有助于进一步读懂课文,把握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篇文章《少年闰土》的学习,学生已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跳读、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但本文写作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致,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学生对准确的理解全文意思仍有困难。 学生在初学课文时,可先跳读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高效的把握文章大意。课前学生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资料,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全文。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搁、综、澄、等13个生字,昏沉、凝视等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了解作者,在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优美,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读懂文章。 3.理解文中“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故事,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自由交流)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鲁迅先生为我们讲述的故事,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128页来一探究竟。(板书课题 好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3.学生分享作品预习成果: 《好的故事》选自《野草》,是其中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盼着美好的生活尽快到来,故写此文寄以希望。 设计意图: 1.以谈话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迅速引出课题。 2.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学生对作品背景掌握的程度。 七、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课件出示生字:搁 综 澄 萍 藻 漾 焰 削 瞬 凝 骤 掷 陡 (3)教师指名检查认读情况,同桌互助互查认读情况。 (4)课件出示正音并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gē 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搁 综 澄 萍 藻 漾 yàn xuē 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 焰 削 瞬 凝 骤 掷 陡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词语的意思:预告、昏沉、削瘦、膝髁、伽蓝、泼剌(指名回答) (2)明确重点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互认互查生字,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达到扫清阅读障碍、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的目的。 3.快速回顾课文,“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句) (2)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明白:“好的故事”指的是一个美的梦境。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指美好的梦境,实际上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第2段“闭了眼睛”与第10段“睁开眼之间相互照应、第2段和第10段中“手中捏着的《初学记》”、与第3段的“蒙眬中”可以看出“好的故事”不是故事而是美的梦境。 4.小组合作,划分文章段落。 (1)以座位自然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句) (2)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共同完成任务: (1-2)写“我”进入梦境前,在“昏沉的夜”下的情景; (3-9)写“我”在梦境中,梦见“好的故事”; (10-12)写“我”从梦中醒来,“我”又回到“昏沉的夜”。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分工合作学习,既让后进生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又能确保优等生进一步发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七、教学过程 三、研读课文,分析理解 1.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结合“阅读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并重点阅读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明白:“昏沉的夜”指的是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采用了象征手法,表面指夜晚时间,实际上是暗指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的黑暗。 (2)“好的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体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阅读3-9自然段描述“好的故事的部分,重点阅读4、5、7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明白:4、5、7自然段。如:第4自然段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云锦、飞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排比的运用更是为本文增色不少,第五段中采用排比,使文章富有气势,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与对黑暗社会抗争的信念;第5、7自然段中的名词并列使语言简洁,描绘出优美的画面感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