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好的故事》
课时
1
来源
部编人教版第八单元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标分解
学什么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一反三,领悟鲁迅散文中含蓄的象征手法的妙处。
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指的是学生能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是指通过教师点拨,知道文章运用的象征手法。
怎么学
1.通过创设情境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方法,把握内容
2.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创设情境学、教师点拨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材分析
创作于1925年。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二部分是第3~9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