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本药物制度管理平台
随着《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同时发布,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共307个药物品种被列入基本药物目录中。为了进一步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2010年11月9日,河南省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公布了《河南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2010年版)》,该目录共包括200种非基本药物和38种国家基本药物增补剂型。307种国家基本药物、200种省增补药物中以及38种国家基本药物增补剂型共同构成了目前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用药目录。
以“零差率销售”和“省级招标采购”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触及了医药领域的核心问题——以药补医和药价虚高的顽疾,由此引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人事、分配制度和医药采购、配送制度的综合改革,开启了重构体现公益性、惠及老百姓的基层医药卫生制度的实质性改革。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二○○九年十二月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为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国务院办公厅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印发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建立和规范相关基本药物的采购,确保采购到的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既涉及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也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转,还涉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牵一发而动全局。为了让群众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受到鼓舞、监管人员易于掌握,政府推进有抓手,有力地推进新医改取得实效,很有必要逐步健全各系统共享的信息网络,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运作的基本药物制度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体现医疗机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的转变、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基层医疗模式的转变、基层医疗机构的考核质量与效果。更好地为患者、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基本药物制度信息服务。
河南省基本药物制度管理平台应该从医改宗旨、管理环节服务对象、信息构成、服务手段、运作模式等多个纬度展示我省基本药物制度的创新成效,分析存在的潜在问题与制度缺陷,为深化医疗改革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基础,为新制度的推行提供理论推演的模型。(河南省基本药物制度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
一、从新医改宗旨上看,管理平台有三个目标:体现基本药物制度的可及性、测算基本药物制度的可负担性、分析基本药物的合理用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最受关注的是可负担,主要体现为“一降一升”。“一降”主要是指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和省级集中采购后,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一升”主要是指医保报销比例明显上升。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部分统筹地区提高到70%。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管理平台从降低医药价格和控制医药费用两个方面体现基本药物制度的可负担改革成效:
1、及时收集市场价格、挂网价格和周边省份价格,建立药品价格监管体系,确保新申报药品价格不高于同规格同质量层次的年度挂网价格,不高于周边省份最高价格,不高于周边几个省份的平均价格。
2、收集医药次均费用数、患者流向轨迹,医疗综合费用,医疗分项费用,建立药费监控体系。比如不仅要关注次均费用下降,我们还要关注病人流向会如何变化,如果基层病人都流向上级医院,而上级医院的费用又居高不下,那么真正算下来,百姓的就医负担依然会很重。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采购、使用、补偿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制度设计,保证老百姓得常见病时,都能得到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的药。但就可及性而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管理平台从以下四个信息监控评价子系统来展示基本药物制度的可及性的改革成效:
通过管理平台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效的药物进行挖掘分析,坚持“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建立基本药物目录监控评价子系统,对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提供分析决策的数据基础。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基本药品生产配送企业电子档案监控子系统。合理划分药品种类,提高质量的权重比例,综合分析临床疗效、质量标准、科技水平、服务信誉、储存水平等各项评价指标,
按照质量层次的划分进行分组评价,按照统一的评审标准进行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从现代物流水平、销售规模、营销网络、经营品种、社会责任、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可度等指标建立药品配送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医疗生产配送企业信用评价子系统,逐步健全基本药品生产配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对一些用量小的特殊药物,实行省际联合招标或者全国统一招标;对一些独家垄断药物和成本低廉的常用药,在价格和用量稳定之后实行委托企业定点生产;对缺货情况和药品回款情况跟踪。建立招标采购监控子系统,对集中招标采购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推广使得普通群众就医有了一定的财务保障,但是也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剖腹产比例和“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盐水)的滥用。在合理用药的问题上,在政策上和措施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管理平台从以下几个指标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在各级医疗机构执行情况:
在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系统中增加基本药物制度考核指标,将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应该纳入医疗机构登记、评级内容,医师使用基本药物应纳入医师年终考核,并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挂钩。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经济考核指标,控制基层医疗机构每年基本药物销售额占比不得少于70%,二、三级医院具体的销售金额比例不低于药费总额比例是25%;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应占目录品种数量的95%以上,二级综合医院使用的比率在90%以上,三级医院使用的比率在80%以上。
以处方集作为点评标准,参照用药指南,建立健全处方点评系统。 合理用药是使病人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处方点评系统规范医疗行为、提高临床药物应用水平、落实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
二、从管理平台管理环节服务对象上看:基本药物制度管理平台涉及药品的生产、流通、采购、储备、使用、监管、召回等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合理调配,及时监管,涉及到对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群众、医务人员、监管人员和政府机构等各类用户进行信息服务。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了基本药物的使用,基本药物的市场销量将会明显增长。只有适应新的形势并能及时做出调整的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管理平台通过生产企业服务子系统对生产企业涉及到药品定价、研发创新、疗效评估、质量监控、招标采购、流通布局、药品召回等信息提供服务。国家调整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一方面是要使基本药物价格总体水平有所降低,以减轻群众负担;另一方面是要合理引导企业保质保量生产供应基本药物。
2、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管理平台以“优化结构、调控总量、统筹城乡、规范秩序”为着力点,通过医药流通服务子系统提供信息服务,以推动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为手段,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流通效率,指导药品流通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供应保障能力和信用水平,满足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药、方便药。
3、管理平台着力对药品集中招标全过程的监督,建立严格的投标企业、医疗机构、评标专家和有关工作人员的违规责任的信息监督系统。监督供药单位必须及时、足额供药,同时,监督医院也必须按合同规定如数、及时购进,并及时付款,加强招标监督信息预警。
三、从管理平台的信息构成上看:管理平台涉及到药检电子平台、招标采购平台、新农合信息平台和村医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广大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和众多的医药生产流通企业的信息系统。
四、从管理平台的服务手段上看:管理平台涉及到基本药物门户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角度的流通配送信息服务,基本药物制度执法监督服务,针对基本医疗机构的医保信息和用药信息的决策分析系统。
五、从管理平台的运作方式上看:管理平台涉及到政府监管运作方式、政策和科学研究运作方式、生产配送企业信息服务运作方式和公众服务运作方式。四种运作方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附录:
为加快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九年五月国务院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卫生部,承担工作委员会的日常组织工作。为加快建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