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

189阅读 | 9收藏 | 1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优秀教案.doc第1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欲言无词 上传于:2024-07-12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字音 狁(xiǎn yǔn)   不遑(huáng)    载饥载渴(zài)    我行不来(lài) 孔疚(jiù)   靡盬(mí gǔ)    维棠之华(huā)    象弭(mǐ)   归聘(pìn)   四牡骙骙(mǔ kuí)  小人所腓(féi)   雨雪霏霏(yù fēi) 2.字形 靡(靡费)  聘(聘请)  霏(烟霏)  遁(遁词)  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  骋(驰骋)  菲(芳菲)  循(遵循)  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  戍(戍守)  戊(戊戌)  弥(弥漫)   徨(彷徨)  戌(戊戌)  戎(戎装)  弭(消弭)  3.解释重点字词 岁亦莫止  莫,同“暮”。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这里指年底。 不遑启居  遑,空闲。 靡室靡家  靡,无,不。否定词。启,跪,通“跽”。 靡使归聘  聘,问候。 忧心孔疚  孔,很,非常。疚,痛苦。 我行不来  来,回家。 彼尔维何  彼,那。尔,通“𦬼”。花盛开的样子。 维棠之华  华,同“花”。其古字形象花冠之形。 彼路斯何  路,同“辂”,大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四牡业业  牡,雄性。牝,雌性。这里指公马。业业,高大的样子。 一月三捷  三,虚数词,指多次。捷,胜利。 象弭鱼服  弭,一种弓,两端用骨角装饰。服,盛箭的袋子。 𤞤狁孔棘  棘,通“急”。 雨雪霏霏  雨,下。四声别义,破读。   三、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薇》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之后,学生自行默读、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并给文章分层。) 2.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层(4—5):直接写战争。         第三层(  6 ):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理解课文 (请同学分别朗读每一章,注意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拨,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四言诗的节奏。朗读之后,教师逐层分析。) 第一层: 1.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2.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3.第二、三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4.诗文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载饥载渴”,吃不饱。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战事繁忙,很难知道家中的音信。 “我行不来”,怕自己不能生还,再见不到亲人。 基于以上几点,就更让人想家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5.一起看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前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①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第二层 1.从四、五章来看,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 2.这两章诗文中都提到了那些事物?突出了什么? 明确: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军队装备精良。 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 5.与前文那句话照应? 明确: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6.诗文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7.你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第三层 1.最后一章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 明确:没有。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①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 ④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 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章,认真体味诗文。 2.翻译诗文,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3.预习《离骚》,完成预习题。 《离骚》教案   语文组  鲍树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在毛泽东看来,古代帝王缺少“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也有必要补充一些“风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关于作者及《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