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5

历史高考命题的变化给历史教学的启示

260阅读 | 10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5
历史高考命题的变化给历史教学的启示第1页
历史高考命题的变化给历史教学的启示第2页
历史高考命题的变化给历史教学的启示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Word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未几 上传于:2024-05-07
历史高考命题的变化给历史教学的启示 云阳中学 谭樟龙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可明显看出,改变教材造成的思维定势,引进史学研究 的新观点、新发现和新成 果,以检测考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审视历史和客观 地评价历史的能力,一直是高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命题者希纸以此推动教材、 教法的改革,并从更深远的意义上匠心独运,为培养 21 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 才作先 导- 因此,研究这类命题,将有助于开阅考生视野,拓展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高考, 面向未来。 一、突破思维定势势在必行 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具有的一定灵活性是一对矛盾,进入 90 年代中期,这 了矛盾随着改革开放领域的 扩大、步伐的深入而渐突出。过去受计划经济、阶级斗争 为网的影响而编写的教材,因时移境迁,一些内容越 来越显得陈旧而脱离现实。高考 要以其灵活性、超前性,改变教材的稳定性和洁后性。反映在试题中,则必然 要求考 生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重新调整视角思路,观察思考和解析问题。以 1995 年高考 历史为例,第 38 题, 要求答出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旧中国的 曲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 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科学技术 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诀于社会环境"而考生从小 学到中学在四大发 明上的思维定势,却一直是“自豪"式的。第 32 题,正确选项"B.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 主义 国家可以结盟",由于教材的影响, 考生往往片面地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 个敌对的阶级,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西者矛盾在任何时候都不可 调和。第 42 题,问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 整经历的步骤、原因、内容和 结果,答案中有“人民公有化“严重氛伤了生产者积极性"的评分要点,但因 思维定势 的惯性作用,考生很难想到党在决策上的这一重大失误。到 1996 年高考,这类命题 继续有所体现。第 47 题在说明唐朝文化辉煌的原因时,考生思维应与教材的导向相 道,即争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来优秀文化 对唐朝文化繁荣有影响和促进,而不仅 仅是唐文化对周边各国文化的影响和促进。第 45 题第回问:“材料三是 美国人施兰对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 由-。 "对此 考生如果认为施兰既是美国人, 那么他必然会莽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切,必 然会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不够客观 ,甚或牌曲和贬低,那就错了。因为他的评论完全 正确, 正确就正确在于他是“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 取得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 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极端俭朴的水平而言的。” 此类命题的反复出现, 无非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搜脱教材绝对权威的束缚, 突破其某些方面的思维 定势,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会独立地思 考问题,已势在必行。 二、在哪些内容上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势 既然高考历史突破思维定势已成为检测能力的重要命题方式,今后必将继续出现。那么, 我们对教材中易 使思维凝固、导向单一,或观点偏睛片面,或"左"的痕迹明显之处, 就应用心搜索,努力指导学生寻找各处 突破口。现就个人体会,略谈几例如下- 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1 、如何看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 在我国封建社会, 大多数新王朝的建立者, 能够从前代的性匆中吸 取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放宽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当 时的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像”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以及"洪武之治"、“康乾盛世"等,教材都给予 积极的表定,这是应该的。 但由于教材的述评,仅停留在这一方面,因此只要一提到"治世",学生的脑海往 往就 只会浮现出政治清明、“库府充乔"、“家给民足"的一派繁荣景象。对此,我们就必须提 本学生转而去 看"治世"的另一方面。首先,统治者调整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巩固维 护其"家天下"的封建统治。再者, 封建时代的"治世"是建立在奴役人民基础上的,处 于"治世"的人民,所受压迫和剥齐也是不轻的。还有, 即使是"治世"的明君",因其 阶级本性的决定,也不免带有残暴、贪禁、专制、莞淫的特征,在封建制度 下“治世” 是不可能长久的。 2 、如何看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和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 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她 博大精深,奸灿岁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 远。但我们在引以自豪的同时,思维决不应仅局限 在祖先的丰功伟绩短上,还必须认 识到这样几点: 加中华文明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世界文明对中华文明也 有促进和 影响。如唐乐就曾吸取了高丽乐,古代中亚的舞蹈,天竺的熬糖法、医学、天文、历法 等都曾传入中 国。加代表古代中华文明最大成就的四大发明,最终未能孕有出近代科 学, 未能像传入欧洲那样起到巨大的革 命作用。 根源在于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小农经济, 它只靠老牛水车,即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复以"官本位"的 吸引,中国古代先进科技 的沧袁, 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图中国古代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 也曾给汉族先进 的 经济文化以影响和推动, 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如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汉 族人民向兄弟民族学 到了畜牧业经验,丰富提高了生产知识。元朝松江地区汉族农家 女黄道婆,曾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织技术,促 进了那里棉纺织业的发展- 3、如何看中国古代的分裂和统一? 中国封建社会是在国家分裂与统一的交蔡 发展中最终走向统一的。统 一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有利于各地区 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人民和希望统一,统一是中 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但对分裂也 不能简单地加以吾定,不能绝对化。既要分析国家分昏给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 危害, 也要看到分裂过程中历史的客观发展。如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闫繁,但由于封建 制度的确立,以 及各诸侯国出于碌并战争的需要,重视生产,社会经济文化也有较大 的发展。秦统一为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但由于秦的暴政,相反使社会 生产章到极大的破坏,结果令这种可能性荡然无存。再如三国时期 与东汉末年相比, 战乱相对减少,民族融合加强,三方区域经济恢复发展,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的残 败景象有所改善。而且局部地区的统一,为后来实现大统一葛定了基础,故这一 时期的历史并非无进步性可言 - 关于近代中国落伍问题。 中国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落伍于何时? 教材隐约给学生形成这样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