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历史的本质谈历史教学
张汉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历史教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兼职教研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特约研究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参与编写《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历史教学设计》、《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怎样做课例研修》《历史课程标准研修手册》》《史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历史等书籍的编写。参与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北京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
历史是什么?这好像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历史不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吗!其实不然。古往今来,多少哲人为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上下求索。西哲黑格尔显得高深莫测:历史是“一种隐藏的力量”。《圣经》一付洞察世事的模样: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古德里尔睿智地说: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彼得•海尔形象地告诉我们: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汤因比激愤地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爱德华•卡尔甚至著有厚达一百七十七页的专著《历史是什么》,专门来探讨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个问题的讨论并非漫无边际。对于“历史是什么”这个复杂的问题,大家有一个较为公认的说法:历史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史。一种是人们对前种“历史”有意识地选择、复原和认识。
前一种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过去发生的人类社会的事情都是历史。它具有不可逆性,或者说具有单向性,即向一个方向发展,决不回头。凡是失去的东西绝对不可能完整地重新发生。这就给历史研究造成麻烦。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只能根据明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和历史文物来研究。有人认为明朝败在皇帝不理朝政、荒淫腐败,有人认为明朝亡于宦官专权,还有人认为明朝崩溃是因为自然灾害。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得面红耳赤,却无一个定论。对此,我们不可能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比如说,建立三个明朝,人口、疆域、气候、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与历史上的那个明朝几乎完全一样。但是,三个王朝还得有所不同,一个明朝皇帝不理朝政但没有宦官专权和自然灾害,一个明朝宦官专权但皇帝勤政、风调雨顺,一个明朝自然灾害频繁但皇帝英明、宦官恭顺。最后,我们静观哪个明朝灭亡,据此判断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种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历史只有一次,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不可能重来一次。有可能相似,但绝不会雷同。
第二种历史是人们对客观历史有意识的选择、复原和认识。既然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就不可避免的具有主观性。我们并不盲目地排斥人的主观性。因为客观历史浩如烟海,完完全全重现客观历史不仅没有这个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人们在学习研究历史时,必然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连极力主张客观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