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对后来的封建社会有深刻的影响,本课主要从科举制的创立来了解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本课的地位很重要。
二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此年龄段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进行互动,能积极回答问题。但学生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不够严谨。在学习方法上和对某些历史概念理解上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身边的考试引出主题——科举制的创立
⑵回顾九品中正制过渡到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⑶以讲解的方式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⑷以提问的方式探讨科举制的意义与背景
⑸简单回顾总结,以设疑的方式结束本课,激发学生课后预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五、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节课采用从学生当前的考试导入新课,然后回顾上节课的选官制度,进而从九品中正制引出科举制的背景,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再者归纳科举制创立的过程,从而与九品中正制做对比,在总结科举制的影响,最后设疑如何完善科举制,结束本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同学们,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
有谁知道考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课——科举制的创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官僚制度,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隋唐以前是按什么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
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那么请同学们想这种选拔制度能做到“学而优则仕”吗?为什么?
总结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一些知识分子对这种选官制度表示不满,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回答一下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板书:科举制创立背景
学:摇头
学:九品中正制
学:不能因为九品中正制是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庶族寒门出生的人很难进仕做官
学:(读课本)随着庶族阶层的势力不断上升,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就表示不满,要求进仕提到自己的政治地位
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了解学生上节课掌握情况,并以此引入新课
使学生养成阅读课本在课文中找答案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科举制的创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同学们知道了科举制的背景,对九品中正制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同学们总结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那么我们看一下隋唐的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板书: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
武则天 殿试武举
唐玄宗 考诗赋
讲解;采用分科考试这样就把任用权和录用权收归到中央,很好的解决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考试赋则有利于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唐诗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唐朝成为诗的国度
请同学们根据我刚才的提示思考一下(板书)科举制的意义
学; = 1 \* GB3 ①官员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易结党,贪污腐化 = 2 \* GB3 ②官员的选拔权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国家统一
学:在课本上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