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182阅读 | 7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第1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第2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第3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第4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第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第6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6: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心悦我吗 上传于:2024-06-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学习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革命精神。 2.体会本文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凝炼、论述层层推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的文章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卡尔·马克思,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了65个春秋。1844年在法国认识了恩格斯。1883年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人们的悲痛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刻,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恩格斯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了65个春秋。1844年在法国认识了恩格斯。1883年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人们的悲痛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刻,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恩格斯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同学们已预习,请思考回答: ①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②概括论述了马克思哪些杰出的贡献? 二、分段学习。理解: 1.指名朗读第一段(第1、2两节),要求正确,有感情。 阅读思考: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逝世了。然而,文中没有直接明写“逝世”,而是用了三个“了”的句子来表达。请同学们指出是哪三个句子,并说明为什么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了跳动”。一般人逝世时能这样用吗? 这样表达,突出了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虽“停止了思想”,但他批判继承了人类全部的精神财富,他的伟大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没有死,他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永世长存!“两分钟”“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深刻地表明了马克思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一句既是补充,又是重复。“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教师以缓慢、低沉的声调朗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马克思的逝世造成了怎样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不可估量——难以估计和衡量。)学习下文,了解马克思对人类所作的丰功伟绩,就可得到回答。 2.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段(第3节至第6节)。3、4两节是难点,启发学生认真领会。 (1)请同学阅读第3节,说一说“马克思发现了什么”,“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请同学思考“一个简单的事实”,回答“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句子中什么是第一性的,什么是第二性的。“首先”、“然后”准确地表达了物质第一性,精神、意识第二性。这是常识问题。如果工人不造房子,农民不种田,青少年怎么可能到学校来学习?然而,这个看来众所周知的简单事实在理论上过去人们并非都能理解。怎样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呢?再读第3节,剖析长句子。 “吃、喝、住、穿”怎么解决?靠生产。所以说是“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要生产,人们就得使用工具,结成一定的关系,有意识地与天斗,与地斗;而一定的生产关系标志着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这就构成了基础,即经济基础,故“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比如中华民族在封建时代,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交地租给地主,地主剥削农民。这就是封建的经济发展阶段,标志着这个经济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就是封建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第几性的?第一性。在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统称为什么?上层建筑。“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至宗教”等等均包括在内。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主要有军队、监狱、法院等。如奴隶制经济基础上有奴隶主的国家,封建制经济基础上有封建国家等等。法的观念、艺术、宗教都应该这样去看,“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社会,观察历史,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它和过去的唯心史观截然“相反”,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阐明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规律被发现非同小可。它揭穿了一切剥削阶级所编造的种种五花八门、杂七杂八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谬论,什么“英雄们创造历史”啦,“天才决定世界命运”啦等等。这一发现是“史观”上的根本改革。它打开了历史发展的秘密,鼓舞无产者认清奋斗目标,懂得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不靠神仙皇帝,要联合起来,自己砸碎锁链,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第3节开头部分的类比,目的在使人易于理解,弄明白马克思的这一发现远非达尔文的发现所能比拟。 (2)马克思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什么?请同学们读第4节。思考:“不仅如此”,“还”在这儿起什么作用?使意思推进了一层,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论述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那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呢?资本家占有机器、厂房,手里有资本,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资本家付出工资买工人的劳动力,叫工人去生产,剥削工人。资本家越来越富,工人越来越穷。社会生产往前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就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工人失业,工厂关闭,工人生活更加困苦,工人起来开展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这种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出卖劳动力从事大机器生产,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尖锐矛盾,不断爆发经济危机。工人起来不断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这就是它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人剥削人的最后一个社会。 请进一步思考: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走向灭亡,这个规律是怎么打开的呢?资本家究竟怎样剥削工人的呢?要懂得:工人出卖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去生产,表面看起来一卖一买,是“公平合理”的,问题又在哪里呢?关键在于剩余价值。工人出卖劳力为了维持一家大小生活,要劳动多少时候才能维持呢?比方说一天做四小时就够了,这就是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可是,资本家要他劳动八小时、十小时、十二小时,那么四小时以外就是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被资本家占有了,剥削去了。资本家吮吸了工人的血汗,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就在这里。这就是马克思创造的伟大的剩余价值学说。 因此,恩格斯极其精确地说,由于它的发现“豁然开朗”了。恩格斯用了生动的对比,来突出说明这一发现的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实质(由于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空想社会主义只咒骂、指斥资本主义,不能阐明资本奴隶制的本质,不能发现其规律,也找不到创造新社会的力量。因此,只是,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马克思的“发现”的极其伟大的意义。认识的窗户打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找到了,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产阶级的心灵,它武装了无产阶级的思想,鼓舞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消灭资本剥削,埋葬资本主义,“英特耐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请同学们再读第4节,体会高度概括语句中的极其丰富的内容。 (3)请同学阅读思考:一个人能在一生中有这样两个伟大发现,已经是够了不起的了,对人类已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马克思除上述两个发现外,还在其他方面有许多发现。有哪些发现呢? “每一个领域”,“任何一个领域”,“很多”,“都”,“不是肤浅”,“独创的发现”——这里颂扬马克思的功绩不是一一列举事实,而是用一系列表范围、表程度、表数量的形容词、副词来说明马克思研究范围之广,领域之多,成绩之显著,思想之深刻,他确实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巨匠。 (4)这位科学巨匠对人类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可作者还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为什么呢?马克思从事理论科学研究的目的何在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关键性的词句。 为的是指导革命实践,推动历史前进。 凡对工业(生产斗争),对历史发展(阶级斗争)起推动作用的发现,他就不仅“衷心喜悦”,而且“喜悦就完全不同了,”认为那些发现是付之于实践的向旧世界宣战的武器。他的心情,他的激动,他的旺盛的革命斗志,在对待每一个具体问题上都闪烁着动人的光辉。 (5)请同学们把第二部分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思考,加深领会。 第二课时 一、指导同学学习第三部分(第7节)。 1.第三部分一开头就强调说明“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请同学们说明这个句子的重要作用。 这个句子深刻地说明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由于他亲身参加了亿万奴隶们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它明确地告诉我们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伟大的革命理论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因此,“首先”,起着告诉人们实践第一的唯物论观点的作用。 2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