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国际化又是大势所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企业出现了困难,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国有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仍有待改革和完善。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核心,是决定国有企业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高素质的经营者,在健全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作用下,一定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所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良性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论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良性发展的保证
第一章、国有企业的涵义及作用
(一)、国有企业的涵义
国有企业,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所有的资产,由国家主管部门(国资委)负责投资形成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就是国有企业。 它是国家拥有、控制的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是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
(二)、国有企业的特征
1、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也有营利目的,但也有非营利性目的。国有企业要执行国家计划经济政策,担负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对于有些重要行业和产品,明知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营利,也要需要国家投资开办企业,而等到以后其经营能够盈利时,民间社会愿意投资了,这时国家可以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这些领域。
2、全民所有制特征
全民所有制是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全民财产的所有者主体只能是全体人民这个整体,这是全民财产所有者唯一主体,只是全民所有者主体的唯一性。
3、多重目标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还有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还有多重目标,一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二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可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物质保障,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等实现政治目标;三是在涉及国家安全、自然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非竞争性领域等,国有企业要提供就业、稳定经济。
4、委托代理环节多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全体人民不具备对全民财产的支配和使用等运作的功能,那么只有国家能代表行使所有权职能,国家又委托政府及其下属部门(如国资委),一直到企业。上对下是委托关系,下对上是代理关系,因此国家所有制实质上是全民财产的委托代理制度,而且委托环节多,链条长。
(三)、国有企业的作用
1、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
虽然通过“抓大放小”,一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以租赁、承包、售出、参股等方式向产权多元化转变。但是进入2000年,我国的国有资产已经达到9万亿元人民币,构成了极其巨大而庞杂的体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
2、大型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各种洋货猛烈冲击国货。尽管民营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在技术、质量、规模等方面的显著差距,尚不能与跨国公司抗衡,而只有大型国有企业才是抗衡跨国公司的生力军。如彩电行业曾是进口产品最多的市场,但是1996年四川长虹等大型彩电公司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向外国名牌展开市场争夺战,一举打破了大屏幕彩电由外国名牌主导的格局。
3、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在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有色和建材等重要产业中,国有企业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
1997年,国有企业出口创汇额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居于领先地位。
第二章、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一)、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概念及关系
1、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主要是指人们在企业工作中的激励,也就是管理工作中调动积极性的问题,是一个运用各种措施、方案等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鼓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是为行为者设置的行为规则,即限制经营者出现有损于所有着行为的出现,或者出现了该如何惩戒。
2、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系
激励与约束是企业所有者为取得收益最大化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后,为使经营者趋向符合所有着目标而采取的两个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相互补充的措施。首先应该是激励,没有激励人就没有积极性,一切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时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经济结果负责,也就是说,他要受到约束。激励与约束有着不同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国有企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国有企业的现状
国企改革工程实施了二十多年,取得了诸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权模糊、责任不清、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较多,资金短缺、投入有限、改制成本缺乏,冗员多、社会负担过重、运行成本高,待遇低、人才流失快、活力不足,管理落后、理念陈旧、竞争力不强等。
2、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的原因分析
分析造成国有企业现状的原因,其中有管理体制问题、有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问题;有重复建设严重问题;有企业管理水平偏低问题;有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问题;有科研开发部门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的问题。
但是大量事实证明,与其他经济类型相比,国有企业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动力不足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方面,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是根本的原因。纵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不断增加企业权力和留利的过程。这种单纯逐渐减少国家剩余权力的改革路径带来了严重的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任不对等和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国家在与企业的博奕中,后者因拥有事实上的控制权而处于有利的地位。
首先,经营者与职工合谋,倾向于增加企业利润分配,从而表现为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隐性收入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化大公为小公,化人有为私有,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产低估、漏估及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问题;
其次,从具体的经营活动看,增加企业利润有许多途径。既可以通过增加投入和提高效率,也可以通过过度利用资产来达到。在国家对企业约束效果低下的情况下,国企便会倾向于后者,超负荷地使用国有资产,并减少利润中用来进行国有资产投资的份额。如1990年国企自筹固定资产投资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为52.4%,1994年降为48.3%,而1996年则为45.7%。可见国企的约束效率低下不仅使国有资产被过度使用,而且妨碍了保值增值;
第三,由于企业的代理人对于增加企业留利、扩大工资和福利份额更有积极性,便会利用国家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缺乏真实信息,使企业账面更多地呈现出亏损,从而减少向国家缴纳税金,使企业对国家贡献率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亏损未必对企业职工利益有多大影响。据世界银行调查,1994–1995年间,国有企业中盈利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8.0%,职工工资增长了22.6%,而亏损企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2.1%,职工工资竟也增长了21.3%。
另一方面,虽然国有企业在人才、技术、信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多方面却处于明显的劣势,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多、历史包袱重;
二是税负要远远大于非国有经济,据调查,国有企业纯收入的81.6%通过税、利、费、券等形式上缴给了国家,而非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则享受优惠政策;
三是国有企业负债率逐年提高,过高的负债率使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
四是国有企业资金短缺,运转困难。由于产成品占用资金、三角债等因素,造成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无法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五是国有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进步缓慢。
(三)、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失灵的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的不科学。(1)股东结构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股股权虚设,“内部人控制”,导致无人对国有产权最终负责,结果是经营者自己决定自己的薪酬,所有者缺少对经营者控制权的必要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偏离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企业却负赢不负亏,国家(所有者)承担了无限责任。(2)企业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过多的关联交易,中国仍然存在政企分不开的现象,比如企业总经理的任免要由人事部门负责,企业总经理的考核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甚至企业的重大决策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等等。导致经营者从经营企业变成“经营领导”,目标和行为严重错位。(3)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董事会的构成、功能、程序受到上级主管单位的控制,董事会的构成功能、程序不规范。我国企业董事会成员中以执行董事、控股股东为主,缺少独立董事; 2、观念陈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被看成是国家干部而不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经营者,特点是在企业内部,许多人不接受经营者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 3、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偏低,无法与员工拉开档次,中国目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极低,根本无法把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尚未完善,证券市场、经营者市场、企业兼并机制等外部约束机制虽在逐步建立,但力量仍然微弱,约束力度不足;
第三章、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一个企业而言,其经营者是这个企业的舵手,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在企业中没有人比经营者给这个企业带来的影响最大,成功企业背后都有优秀的经营者,人们称之为企业家,企业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物质财富和就业机会。在中国,人们总是说企业搞不好是因为企业的机制不好,其实企业注定甚至死亡是因为没有卓越的经营者,没有优秀的经营层。因为机制是要去运筹确立,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要靠经营区培育,管理要靠经营者去世时,员工要靠经营者去指导、激励。不平凡并努力工作的经营者能够带领企业去创造辉煌,在这个问题上,企业领导人和国家领导领导人的作用是相同的。
经营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所投入的资本中是最稀缺的,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无疑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其它资源功能的发挥,其人力资本的质与量无疑会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和企业的生死。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方式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具体措施
加强对国企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让经营者为所有者更好地服务,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企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与约束,必须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努力推行公司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应该说,只要公司依法组建、依法运作,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是完全可以依法实现的,具体措施是:
1、激励措施
1.1、建立一套合理的物质利益机制(报酬制度),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是要进一步体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价值,要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我国企业一般以年度决算考核经营成果,少数地方把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同于高薪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经营管理者收入应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使年薪制纳入按劳分配的轨道,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方式。年薪制既然应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年薪额就不应无条件地随意确定,而应与企业利润保持一定函数关系。这一函数表达式既应体现对经营管理者脑力劳动所付出贡献的评价;又应突出在困难情况下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意义; 1.2、试行年薪制的范围应首选已经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相对旧企业而言,制度已较规范,把年薪制的试行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结合起来;
1.3、应尽量选择以市场方式产生的经营者试行年薪制。一是可尝试通过公开拍选、择优聘用的办法选择经营者,为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建立逐步创造条件。二是尽快制定和完善一套企业家评价制度,对现有企业经营者进行考评,经考评合格的纳入激励范围,不合格的可视情况试用或解聘。董事会应与经营者签订聘用合同,约定聘用期限,合同期满后由董事会对经营者的业绩情况予以评估并决定是否聘用。要防止出现将现有企业经营者全部视为激励对象的大锅饭做法; 1.4、经营者年薪的幅度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市场同类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等确定,应限制某些如垄断等因素形成高利润而造成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