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doc

260阅读 | 8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doc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doc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doc第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doc第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doc第5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暧昧腻味 上传于:2024-05-25
课题名称 加法结合律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时数 1课时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三节“加法的验算”。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加法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算律方面的知识。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同时,本课也为后面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是通过两个关于加法结合律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加法结合律的运算方法,接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出加法结合律是(a+b)+c=a+(b+c),最后,再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本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10岁左右的孩子,知识与技能上,他们在小学低段以及中段前期已经具有了掌握了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过程与方法上,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运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他们也有了基本的正确的对世界以及其他事物的认识。 初始能力: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加法交换律的熟练掌握,学生已经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问题。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养成了合作学习和自主探讨学习的习惯。 信息素养:善于分析信息和收集整理信息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形成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加法运算律的趣味,体会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 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感受加法运算律的趣味,体会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环境设计 为了更好的教学,采用具有多媒体的教室,开设网络教学。同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实际环境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积极开展师生互动。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 设计教案及ppt 认真备课 准备教具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时间 分配 设计意图 课题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谁能说说加法交换律是什么 ? 2、那么现在谁能说说,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怎样的呢?并且举一个加法交换律的例子。 3、同学们真棒!大家发现没有?如果单独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其实并没有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太大的方便,对不对?因为它要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今天的加法结合律,感受运算律的神奇。 1、思考回忆,回答:加法交换律是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23+12=12+23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 3分钟 通过准备练习,回忆用竖式计算加法交换律,为下一步探究加法结合律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加法结合律的兴趣。 新课展开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孩子们,请观察下面一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是的,那么再来看看(19+62)+38和19+(62+38),这一组算式,又有什么规律呢? 现在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照着上面两组算式的样子,自己写一组算式。 这两组算式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怎样的?有什么一样的吗?先在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的想法,然后小组派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想法。 5、同学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那么你们的发现到底是不是对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1、发现了(4+8)+6和4+(8+6)它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2、发现(19+62)+38和19+(62+38),它们的计算结果也是一样的。 照样子,写算式 小组讨论,初步得出猜想: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相加,计算结果相同 想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 5分钟 通过书上的两组算式,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的用法,同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PT出示教材52页的情境图1)现在请你利用生活的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看看这幅情境图中,有桃30个、梨40个、苹果50个,老师想知道桃、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在计算30+40+50时,是不是可以用在这节课最初时的那两种方法呢?那么(30+40)+50表示什么意思呢?30+(40+50)表示的是什么呢?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同学们真棒!(PPT出示教材52页的情境图2)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幅情境图。同样的我们要计算足球、游泳圈和皮球一共有多少个,也是把20、23、6三个数加起来。那么,这里的(20+23)+6表示什么?20+(23+6)又表示什么呢?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够马上告诉老师呢? 这个和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两组算式是一样的,对吧。这说明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那么,谁能来总结一下,加法交换律是什么呢? 5、现在我们知道了加法结合律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如果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三个数,你们可以写出上面的规律吗?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说到了点子上。如果我们把20看做a,23看做b,6看做c,那么上面的一组等式可以写成(a+b)+c=a+(b+c)。 老师现在再来总结一下,加法结合律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现在做两道题来试试你们掌握了没有? 现在我们一起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