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童心》
《山童》
课 型:欣赏课
教 材: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山童》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通过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 间景物,生机盎然,诗意浓郁,更充满诙谐生动的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 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 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 “mi”与 “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 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 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山童》的聆听和欣赏,能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唱、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旋律进行的特点探究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能够听出歌曲的三个乐段,并能听辨三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用律动表达。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
听辨歌曲的三个乐段及表达的不同情绪。
教具准备:
希沃课件、板述贴图、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组织
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听《童年》 忆“童年”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关于“童年”你想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将跟随一位小朋友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西南地区,体验他的生活,聆听他那美妙的歌声。
【设计意图:用《童年》作为课前聆听作品,请学生谈谈他们的童年生活,自然导入“童心”这一单元,引出课题】
完整初听——初步感受
结合视频欣赏全曲
初步感知,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师:歌曲借助山童的耳闻目睹,在我们面前展示了色彩绚丽,生机盎然,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充满诙谐生动的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呈现以及教师简短的解说,初步了解西南地区音乐,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歌曲内容。】
分段细听——深入体验
完整聆听第一段歌词
师:小山童的生活快乐吗?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他的快乐,聆听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第一乐段的细听感悟
感知这一乐段情绪
师:通过聆听,你感受到了小山童怎样的情绪呢?
感受作品中描写的场景
师:空旷的大山里,河水轻快的流淌,一轮明月还挂在天上,这时,一个小牧童赶着羊群来到山上,他挥动着手中的羊鞭,好像要抖掉满天的星星。
随教师模唱前四句
装饰音的作用
师: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老师截取的谱例,谱例上有哪些装饰音?
师:这首歌曲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旋律多处用了前倚音,下滑音,就构成了这首歌曲特有的风格,也表现了山区儿童的热情,活泼,俏皮的个性。
模唱象声词,展开联想
师:在唱这些歌词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师:作曲家正是运用了这些生动的象声词“pia嗒pia嗒、咩嗨咩嗨、蹦跶蹦跶”惟妙惟肖的模仿出了羊儿蹦跶,扬鞭挥动的声响,多么生动有趣的画面呀。
3.第二乐段的细听感悟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