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主旨。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句意、文意。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自主解决生难字词,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狼》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回忆作者相关介绍: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听范读录音,纠正字音。
三、具体研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合作疏通文意,存疑。
2.小组质疑,全班讨论,教师明确。
3.在字、词障碍基本扫清情况下,学生串讲课文,教师予以指导。
4.学生总结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教师指导。
(1)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2)一词多义。
(3)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四、拓展延伸
重点虚词:
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其:
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意将隧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五、布置作业
1.字词积累。
2.反复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内容、思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复述故事大意。
2.检查重点字词落实掌握情况。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概括全文大意。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三、具体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狼在全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反映了狼的什么特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屠夫的表现如何?反映他什么性格特征?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投骨”,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又“恐前后受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