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和具体要求,激发学生阅读科普 类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阅读交流具体科普文章,引导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 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按照兴趣以某本科普作品的阅读组成小组(4-6人一组) 开展课外阅读,做好个人的阅读记录,进行交流分享。在交 流课上,能与同学交流阅读科普作品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汇报,或谈谈阅读该部科普作品的收获、体会等等;或 展示编撰的科学小知识集,介绍编撰的有关情况和集子中有 关的科学知识等等;或介绍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情况, 推介喜欢科普作品,讲讲自己读到的科普小故事,谈谈科普 作品对自己的启迪 分享读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以往所学阅读方法进行整本书共读。
2.与同学分享交流阅读体会。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初步感知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 生动,并渗透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我最推荐的一本书)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相信一说起它的名 字,你一定不陌生。看到这个书名,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 想问的问题吗?
二、 初步感知,走近作者
1.米•伊林是谁?哪位同学对他有了解?
2.老师也查找了一些关于米伊林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吧!哪位同学想给大家读一下?(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伊林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欢做科学实验,而 且他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的科普 作品。堪称是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他的作品深受我国读 者喜爱,并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3.通过对米伊林的了解,你是否对阅读这本书的期待又增添 了几分呢?
三、 浅观封面,深析目录
你看,书封面上的不同位置呈现了许多信息,拿到一本 新书时我们可以从封面上获得哪些收获呢?谁想到前面来 和同学们分享?
预设1: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预设2:插图和封底名人推荐语
感谢大家条理清晰的介绍,相信今后同学们在拿到一本 新书时,仔细读读看,相信一定从封面上获到不少关键信息!
目录中呈现的其实是一个个站名,米伊林带领我们进行 了一次屋内的旅行,目录就是我们的旅游指南手册,从自来 水龙头出发到炉子再到餐桌和炉灶、然后又去往厨房锅架、 碗柜、和衣柜。目录是整本书内容的高度浓缩,因此同学们 在捧起一本新书的时候不妨翻开一下目录,看看从中会有哪 些收获。
米伊林在这本书中针对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提出了 一 系列的问题。老师从中选取了几个来考考聪明的你。
1.穿3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衬衣3倍厚的衣服暖?
2.有没有用空气筑成的墙壁?
3.为什么水不会燃烧?
4.为什么面包心里都是小孔?
5.为什么啤酒会口丝口丝作响,并且起泡沫?
怎么样,同学们,这些问题你都有答案了么?是不是觉 得它们其实看似挺简单,想要回答却不是那么容易呢?
四、回归方法,解决问题
那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你会采 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呢?
预设1:我们读书时可以边读边思考,遇到不太明白的 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解决。
预设2:在书上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课下与 同学们交流。
预设3:还可以问老师,问家长,向他们寻求帮助。
同学们能结合我们上课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老师为 你们点赞!
四、浅析文字,知晓特色
亲爱的同学们,那你对哪个“旅行站点”;匕较感兴趣呢? 在你读这本书时不妨也开动脑筋,看看你能从中提出怎样的 问题。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作品,但它更是一本导 游手册,它是米•伊林“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一本书。它 们中有的是科学成就的通俗讲解,比如在第三站“餐桌和炉 灶”中的这一小节,他让我们明白了科学家们从不同食物中 发现了维生素,并且通过科学技术从不同的食物中把它们提 炼出来,从而让我们身体的变得更加健康!有的是生产部门 参观记,比如说他在第四站“厨房锅架"中的这一小节, 米•伊林又变身成了一个制作陶罐的工人,带领我们参观黏 土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只陶罐的。还有的是短篇小说,比如 说他在第六站“衣柜”中描述“镜子的历史”时就用跌宕起 伏的小说情节将镜子是如何慢慢普及讲得绘声绘色。你是否 发现了在“快乐读书吧"中就为我们呈现了从这本书里截取
的一个小片段。快来读读看吧!
这其实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正文的第一页,米-伊林 在书的一开始就化身成了我们的朋友,用活泼轻松的语言和 诙谐幽默的语气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尽管本书作为一 本科普读物,但是并不让我们觉得科学是那么遥不可及。恰 恰相反,科学就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 加美好!所以米•伊林在书的开始就想告诉我们:嘿,朋友, 不要紧张,放轻松地来读这本小书吧!
五、对比阅读,赏析特色
相比起一般的科普文,像我们刚学完的《纳米技术就在 我们身边》,你读起来有什么感受呢?
相信和你一样,科普类的文章很多同学一读就直挠头, 因为语言科学严谨,结构相对单一,趣味性不如其他的文体 形式。可是这一点,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你不需要 担心,同样是解释一个科学原理,让我们来看看米•伊林是 如何描述的吧。哪位同学想为大家读一读?
你瞧,看似枯燥的问题米•伊林却用诗一般的语言把
“铁为何会生锈”这一化学反应深入浅出给我们解释清楚了。 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他的讲述生动有趣,让我们读
起来津津有味。他给内容施了什么“魔法”呢?老师还选取 了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六、回顾方法,加深体会
不动笔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