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211阅读 | 10收藏 | 1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2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3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4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5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6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7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8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9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0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1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2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3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4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5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6页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第1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邮寄拥抱 上传于:2024-06-07
1 少年旅行队 教材分析: 《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标本》和《旅行者之歌》五首诗组成。这五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该组散文诗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理,把纷繁的事物经过高度浓缩,使之呈现出简洁美,给人以启迪,令人从中品味出诗意。诗人柯蓝没有用长者身份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孩子的口吻,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想象生活,感怀生活,拉近了沟通的距离,增强了亲切感。全篇笔锋自然流畅,语言亲切活泼,抒情色彩极为浓重,容易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读后能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学情分析: “散文诗是永不褪色的艺术,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幸福感,道出儿童纯净的感情和多彩的内心世界。”《少年旅行队》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为数不多的散文诗之一,关于这种文体极其特点,教师不必做过多解释,应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去体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涵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散文诗一般都有内容跳跃的特点,从而给读者留下较多的想象空间,本文亦是如此。本文为散文组诗,篇幅较长,每首诗结构相似,中心主题相同,因而教学指导应详略得当,有所侧重,可运用学法迁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个生字,注意“簿”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题的含义,体会少年旅行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和知识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揣摩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的好处,体会总分关系问句的妙处并仿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揣摩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的好处,体会总分关系问句的妙处并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调动学习热情 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去过哪些地方?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 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师激情引读。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4、朗读这组散文诗。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三)品读── 理解与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永远”、“长久”有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出示课件“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 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 [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读。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 《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来——齐读《旅行者之歌》。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的理解。 6、回顾全文,说说“少年旅行队”的含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回顾全文,说说“少年旅行队”的含义。 (二)读一读── 体会散文诗的情感美 1、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情感。 2、指名朗读,交流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出发》: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兴奋。 《老师》:读出旅行队员们渴求知识、战胜困难的趣味。 《小纸船》:读出旅行队员们追赶纸船的快乐。 《标本》:读出旅行队员们探求知识时的认真。 《旅行者之歌》:读出旅行队员们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诵一诵── 回味散文诗的语言美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练习朗诵柯蓝另外的散文诗名篇《我的坚强》、《海的沉思》、萤火虫》、《真诚》等。 (四)总结── 拓展与延伸 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簿——薄:幢——撞 2、区分字形。 “簿”右半部分的写法。 3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出发 老师热爱自然 1 少年旅行队 小纸船 标本 热爱生活 旅行者之歌 课后反思: 2 跟祖父学诗 教材分析: 《跟祖父学诗》是一篇回忆性小说,作者以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之口讲述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故事。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在跟祖父学诗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流淌着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之情。 该小说文字简单,,全文没有抒情的笔墨,仅仅用孩子的心灵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跟祖父学诗时的那一段难忘的时光,然后用孩子的笔体白描式的将它表述出来,营造了一种情愈深而文愈浅的境界。 学情分析: 课文以学读古诗为经,以童真童趣为纬,很适合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诗,更能读出韵味。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分角色朗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走进作者童年的生活中,走进跟祖父学诗的情境中,去感受作者童年真挚的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古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4、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呼兰河传》以及萧红有关的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请你们说说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生活动: (1) 交流生字读音。 (2) 谈文中出现的诗句意思和诗的题目、作者等相关知识。 (3) 知道作者是萧红,提到课文节选自她的《呼兰河传》。 2、 师: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大量的文字提到祖父,尽力捕捉她和祖父在一起的细节。为什么萧红对祖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跟祖父学诗》,看看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情景,去体会她与祖父在一起的感受。 (二)听一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 过渡:你们喜欢吗?自由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三)细读体会,感悟情感 1、自主学习,批画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问题,边读边思,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的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体会。 3、 相互交流,感悟情感。 (1) 读完全文,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年跟祖父学诗时的感受吗? 预设:快乐、无忧无虑、自由、幸福。。。。。。。 (2) 同学们用了一组美好的词语表现了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你们觉得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快乐”呢? (3)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A、 早晚念。抓住“早晨……晚上……半夜醒了……”进行交流。 B、 大声喊。抓住“跟着喊”、“比祖父声音更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瞎念”、“满口的大叫”等进行交流。 C、 喜欢听。抓住“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等进行交流。 D、心情好。抓住“很高兴地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我更喜欢”、“高兴起来了”、“得意极了”等进行交流。 (4) 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洒脱,很灵动,很孩子气,字里行间洋溢着两个字───快乐! (5) 指导学生读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回顾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1、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特点。 2、从你们用心的朗读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和一个怎样的祖父? 3、预设学生用“童真”、“童趣”、“顽皮”、“活泼”、“可爱”、“天真”等词语来描摹“我”童年的形象。用“慈爱”、“宽容”、“幽默”等词语来勾画祖父的形象。 4、出示:“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以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指导学生朗读,从祖父教诗的变化中,你还可以读到什么?(引导、启蒙) 5、 童年是美好的,孩子是快乐的,祖父是宽容的。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滋味来。 (三)聚焦诗句,比较拓展 1、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家诗》中的诗句讲究韵脚平仄,诵读起来声之朗朗,抑扬有致。让我们把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读吧!它一定如作者所说的“越念越好听”。 2、学生朗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孟浩然的《春晓》、苏轼的《花影》、杜甫的《绝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3、联系实际,说说你们是怎么学诗的?有什么体会? 4、通过学生与“我”学诗经历的比较,谈自己的体会。 5、多好啊!古老美妙的诗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我们的童年在诗情画意中熏陶,我们的童年又充满着诗情画意。课外多读一些诗句,不仅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快乐,而且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板书设计: 早晚念 大声喊 2 跟祖父学诗快乐 喜爱听 心情好 课后反思: 3 夏 午 教材分析: 《夏午》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童年时逃避午睡,在后花园里享受自然世界的精彩,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逃避午睡,牵挂自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充满生命快乐的自然世界的无限热爱。 作者罗兰带着天真美丽的童心童趣,将自然生命的美好,在行云流水、自然清新的书写中一一──透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夏午”这样一个角度将“我”的童年、成年的经历串接,用潜在的因果联系将文章组织起来,先是说我从不午睡,然后说出午睡时做什么,最后点出原因──享受生命。 学情分析: 第一,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文章的语言生动、清新,灵活地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极富童真童趣。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让学生的学习多写感性色彩,多写快乐感受。 第三,抓住关键段,深入文字的背后,体会语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夏天的中午,你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听一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 过渡:你们喜欢吗?自由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摄取画面。 1、罗兰的文字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做上批注或拟出小标题。 2、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或交流拟定的画面小标题。 3、简单地说说这些文字(或“画面“)带给你的感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回顾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1、指明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2、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4、 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1、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2、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3、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三)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1、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2、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1、读句子,说说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醒”字重复了四次,它们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包含有什么共同的意思? 3、在夏午。“我”逃避午睡,醒着,是想做什么?(享受花的美丽、草木的芬芳、风 的凉爽。。。。。。) 4、课文的语言优美,一个个看似乎平淡乏味的文字,在作者的笔下竟可以排列组合得这么神奇,富有魅力,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来,让我们来读读这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四)总结。 板书设计: 3 夏 午 小时候逃避午睡享受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 成年以后逃避午睡 牵挂着窗外的自然 享 受 生 命 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