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积累关于楚辞、《楚辞》、《离骚》及屈原的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结合课下注释,师生探讨掌握比兴手法的使用。
3.通过反复诵读,对关键句的理解,认识诗人洁身自好、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比兴手法 理解关键诗句,感受高尚节操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堂导入,目标再现
二、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1.关于《楚辞》及楚辞
《楚辞》,作品集,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楚辞体”“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2.关于《离骚》评价
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