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皿字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皿字底的长横左轻右重,左低右高,中间的两竖较为活泼,在形态上往往会变成两点。横折坚实而安定,起笔处与左竖稍微有分离,使内部有可以喘息的空间。皿字底的写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大小、宽窄,也要根据上边的部件做相应的调整。
2、认识带皿字底字的形体特征,掌握皿字底与字上部的合理搭配
清楚三个例字中皿字底的形态特征、位置以及与上部的不同关系,并通过临摹加深认识与记忆。
3、了解“盛”字在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中的形态变化与特征
了解“盛”字本义。了解“盛”字在隶、草、楷、行诸体中异同。
4、了解“写经”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皿字底”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皿字底”字的写法。
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皿字底”字的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认识“皿”字写法以及字义(出示图片并作讲解)
2、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皿字底的写法,带有皿字底的字有很多,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字“盛”,来看一看不同碑帖中的“盛”字是怎样写的。(出示图片进行欣赏)
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1、今天我们来学习皿字底的写法(出示课题)
2、分析皿字底的形态
观察皿字底的形态,说一说它的书写特点有哪些。(学生观察后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分析讲解书写的要点。
讲解:皿字底由五画组成,第一笔短竖,第一笔横折,起笔处与左竖稍微有分离,使内部可以喘息的空间,中间的两竖较为活泼,在形态上往往变成两点,下面的长横左轻右重,左低右高。
提示皿字底是一个承重的偏旁,一般字的上部正好压在由竖和横折构成的框架上。皿字底的写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大小、宽窄,也要根据上边的部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不同碑帖中形状略有变化。
3、教师示范
教师书写示范皿字底的写法,并强调所需注意之处,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
4、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纠正学生不良的执笔姿势与书写姿势,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建议,针对书写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单独示范和辅导。
(四)初步掌握带有皿字底例字的书写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孟”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讨论:“孟”字书写时有哪些特点?(上窄下宽)
(2)引导学生注意到,“孟”字上面“子”字,第一笔横撇倾斜度大,第三笔短横右上倾斜,因此上部重心偏左。下面皿字底的第二笔横折横画书写时较平,使整个字的重心平衡,同时和上面“子”的两横形成了俯仰变化,下面皿字底的重心偏右,下面的长横左轻右重,左低右高,整个字重心平稳。
2、引导学生分析“盛”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