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3.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预习阶段
词语
困窘 摩挲 颓唐 打眼 恣情 不能自已
踱步 地窖 赫然 镶嵌 捻断 抖擞 陡然
2.解释
踱步:慢步行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殷勤:热情而周到。
优遇:优待。
莽撞:鲁莽冒失。
窘:难为情,尴尬。
摩挲:用手抚摸。
颓唐:精神萎靡。
打眼:显眼,惹人注意。
抖擞:振作。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陡然:突然。
恣情:放纵感情。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形似字
圆 辨 版 陡 镀 婉
园 辫 板 徒 踱 腕
辩 徙
4.多音字
钻 和 曾 恶
导入
导语
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间。时光把我们拉到1932 年的秋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去领略一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吧。
写作背景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
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
讨论后明确:
全文共43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1-38):描述了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它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了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身份。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一次难忘的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这一部分以议论为主。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生回答后明确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附近的内山书店、
人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个普通工人和鲁迅
起因: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
经过;“我”看中了一本书,一开始内山书店老板热情接待了“我”,由于身边钱不够,后来换了鲁迅来接待,并介绍了《铁流》
结果:“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本书:《毁灭》与《铁流》
研读第一部分
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明确:
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明确: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确:
“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
明确:
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5.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