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2、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歌曲引入。
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古诗同学们还记得吗?谁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
生:《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回答正确,诗人李白在诗中提到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是个风景很美的城市。扬州也是江苏省其中的一个城市。把它说的这么美,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江苏的美景?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江苏有哪些美景。
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同学们欣赏江苏的美景。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既让学生欣赏了江苏的名胜古迹,也为这节课学习《杨柳青》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杨柳青》视频。
江苏不仅有优美的景色,而且民歌也很好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民歌《杨柳青》视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板书《杨柳青》。
教师范唱。看完视频,老师也想唱一唱,同学们想听吗?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与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歌曲是用方言来演唱的。
教师介绍江苏方言的特点。
【设计思路】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展示,学生们初听江苏的方言,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初步了解江苏方言的特点。
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用方言来朗读第一句歌词?请同学们分别朗读每一句歌词,分组练习朗读歌词,教师验收。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师: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师: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 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试练方言时就适当加入歌曲旋律)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提醒学生,“露珠在柳叶上”要轻轻的唱柔柔的唱。
【设计思路】通过分组练习朗读歌词,聆听歌曲,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歌词,更能熟练的说出江苏的方言,体会到了江苏民歌的特点。
(二) 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4)、完整演唱歌谱
(5)、“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师: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教唱衬词
(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