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癞蛤蟆和小青蛙》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中的第二首表演歌曲,一课时学习时间。属于唱游型课型。《癞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表演特点的歌曲,2/4拍,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互相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教学重难点是能够准确掌握歌曲风趣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并且有一定的音乐体验过程。在上课之前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的状态,老师会围绕着音乐要素,有所针对的设计一些铺垫的环节,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氛围中去。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跳跃的声音,有感情、自信地演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孩子们了解、关心、热爱癞蛤蟆和小青蛙。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中学习力度记号,歌唱有力度对比、节奏变化的音乐,唱会歌曲、表现歌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知识与技能:学习并初步掌握“mf”(中强)和“mp”(中弱)力度的演唱,会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和不同意境;能用二声部轮唱、小乐器伴奏、对白声部帮衬、律动等多种形式表现活泼、幽默、风趣的歌曲。
(一)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力度记号“mf”(中强)和“mp”(中弱)的演唱,并在歌曲中运用。
2.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跳跃的歌声和多种形式表现活泼、幽默、风趣的歌曲。
(二)教学难点
掌握力度记号“mf”(中强)和“mp”(中弱)的演唱,并在歌曲中运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熟悉弱起节奏
1.导入。用身势拍节奏“X X│X X│”,注意恒速,
2.师用弱起节奏引导。生伴奏,师根据学生的节奏进行说唱。
引出课题--癞蛤蟆和小青蛙,出示课题:
活动2【新授】
1、整体感知:创设情境
夏天,在宁静的夜晚里,星星眨着眼睛,池塘荷叶里沾满了露珠,美丽的池塘里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请同学们仔细听(播放歌曲)—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认错了
为什么会认错啊?它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