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癞蛤蟆与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材分
《癞蛤蟆与小青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表演特点的歌曲,四二拍,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互相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两段体,第一乐段以跳跃的音程和紧凑的节奏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活泼特点 a+b+a’+b’。第二乐段为三个乐句,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表现癫蛤蟆和小青蛙在月光下看到对方,发现认错娃娃和爸爸时,疑惑到观察再到醒悟的过程。在歌曲中还运用了节奏的对白,说唱结合,使歌曲显得更加风趣、可爱。笛子与乐队《水乡船歌》,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全曲包含三个乐段,为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散板。缓慢抒情,体现了曲笛音色的独特性。第一乐段,缓慢的慢板。曲调委婉动听,旋律起伏跌宕,一气呵成,使人仿佛置身于小船上,漫游在江南水乡之中,心旷神怡。第二乐段,小快板。乐曲进入了欢快的快板乐段,乐曲情绪激昂,富有生活情趣,跳跃性的旋律和快速的跑句使音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第三部分,抒情的慢板。再现了第一部分中的前四个乐句,并用一个放慢的尾句结束全曲。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能力方面还略显不足。根据四年级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我要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能与同伴分角色创编动作,有表情的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在学唱歌曲中认识中弱、中强的力度记号,并能运用中弱、中强的力度变化唱一唱歌曲。
2.聆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水乡船歌》,感受乐曲的江南水乡特点,引导学生能够比较乐曲几个部分之间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十六分音符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雷鼓雨声筒蛙鸣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课
在江南水乡一个宁静的傍晚,天空飘来几朵乌云,突然电闪雷鸣(雷鼓),又下起了雨(雨声筒),不一会儿雨停了,这时西边来了一只癞蛤蟆(蛙鸣器),东边来了一只小青蛙(蛙鸣器),它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听。
1.初听,听故事。他们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故事。那你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生回答。我们看一个科普小视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2.教师表演唱。这么有趣的歌曲老师也想唱给大家听,你来听这首歌在演唱时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有对白,有说有唱,也正是说唱结合才使得这首歌风趣幽默。
3.学生律动表演。非常好,这么风趣好玩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学?来,起立。
①跟范唱做一遍②口头教一遍③跟着音乐一遍④男女生之间表演
4.学生跟音乐学唱。身体坐端正,我们跟着音乐先来小声学唱,感受一下歌曲独有的风格特点。
5.跟琴学唱。
①完整跟琴唱一遍。
②解决音准节奏,弱起,大跳。
③唱不准的两个乐句视唱乐谱。
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