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一练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正确读音的括号里打“√”。
崛(jué qū)起 沈(shěn zhěn)阳
模范(fà fàn) 淮(hái huái)安
二、比一比,组词语。
沈( ) 肃( ) 晰( ) 振( ) 胸( )
枕( ) 萧( ) 淅( ) 晨( ) 脯(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若有( )( ) 为之( )( ) ( )( )忘怀
( )( )不解 热闹( )( ) ( )( )右盼
1.小明上课没有养成好习惯,上课总是 。
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
四、阅读回答问题。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意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习写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写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己挑了几担了。”
在读书的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 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奋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
仿写词语(AABC式) 、 、
2.最后一段说明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肯有 的好习惯。
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画“ ”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第二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huái yí huò xùn chì zhōng huá bú zhèn
( )( )( )( )
sù xī fán rǔ zàn zū
严( ) 清( ) 非( ) 屈( )( )美 ( )界
二、选词填空。
赞叹 赞赏 赞美
1.雷锋同志那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大家( )。
2.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虽然是平凡的,但我却要市场地( )它。
3.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令人( )
愿望 希望 指望 盼望 期望
4.妈妈( )着我成长,总是说将来她就( )我了,( )我能考上名牌
大学。我告诉妈妈,一定要实现妈妈的( ),不辜负妈妈对我的( )。
三、查字典。
1.“效”是 结构的字,它的读音是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效果、功用;②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