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教材
课题名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难点名称
体会“中华不振”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需要多角度,当时的社会背景离我们较远。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太了解,不知道何为“中华不振”,为此无法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难点教学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图片补充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顶着晨光,踏着暮色,脚步匆匆地来到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而读书?
师:100多年前,有一个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少年也回答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生齐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一遍,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顶着晨光,踏着暮色,脚步匆匆地来到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而读书?
师:100多年前,有一个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少年也回答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生齐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一遍,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课题。
二、回顾旧知
让学生根据以上词语说一说了解的有关课文的内容。
我知道文中共写了有关周恩来的 ( )件事,分别( )( )( )。
师过渡:是啊!伯父的一句“中华不振”令周恩来疑惑不解,直到他在租界里亲眼目睹了那一幕才让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讲了那件事?
三、设问导学,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感受“中华不振”。边读边想象画面,想一想在场的人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选择印象最深的用横线画出来,并把你的体会写在句子旁边。(先独学,再群学)
2、汇报展示:句1、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你从衣衫褴褛读出了什么?这个妇女在哭诉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从得意扬扬一词我们来想象洋人在说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句2、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中国巡警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句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一个“紧握着拳头”让你读出了什么?
3、小结本段,体会中华不振
出示幻灯:中华不振就是:
在中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