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

309阅读 | 13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1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2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3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4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5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6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7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2课时).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情浅缘深 上传于:2024-06-06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4.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点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多件事情串联的方法,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的书法作品图片。 3.下载本课二维码中的类文《一夜的工作》,并打印。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周恩来的勤学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2个生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文题,感受题意 1.导思:你为什么而读书? 2.导入:有一位伟人,他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胸怀天下,心系人民。他逝世后,举国哀痛。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少年时期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课件出示) 4.鼓励学生用不同语气朗读课题,读出自己的理解。 5.师生交流周总理的资料。(课件出示) 操作指导:指导学生在朗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要注意停顿且读得响亮而坚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崛起”的构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板块二 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活动1 自由读文,小组识字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自学要求学习。 2.组长带领组员认读生字,组员分享巧识生字的方法。 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若有所思、疑惑不解”等词语的意思。 活动2 汇报交流,检测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由会认字或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3.相机理解“胸怀”“左顾右盼”等词语的意思。 4.交流识字方法。 (1)按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崛、魏、晰、淮、惑、惩”。 (2)新旧字对比识记“淮——难”。 (3)结合语境识记“崛、惑、斥”放在词语“崛起”“疑惑不解”“训斥”中进行教学,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识字并理解意思。 5.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认读。指导学生读好“分量、理解、抱负、光耀门楣”,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6.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田字格里的会写字。 (2)重点指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点。(动漫演示)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评价反馈。 操作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不要为解词而解词,要适当结合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指导学生书写时,鼓励学生连写词语,逐步提高书写速度。 板块三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活动1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点拨。(课件出示)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几个部分之间的内在的因果关系。 4.小结:同学们,关注课文的主要人物,想想“他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能帮我们更好地把握事件内容。 活动2 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前两部分,思考并交流。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从伯父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抓住“默默地”“若有所思”等词语,了解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认真思考才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从中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4)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是欺压中国人民的地方,这也是当时“中华不振”的体现之一。 2.从周恩来一连串的疑问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3.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读出相应的语气。 操作指导: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各层次之间的过渡段,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角色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充分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伯父无奈的语气和少年周恩来的疑惑不解。 板块四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活动1 教师总结,畅谈收获 1.师生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小结: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振兴中华需要科技、文化,以及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为国家的强盛、国家的繁荣而努力读书! 3.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学习收获。 活动2 交流名言,拓展提升 1.交流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2.小组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1)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汇报,集体评议。 操作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如:生字、词语、过渡段、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课文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说出周恩来产生“振兴中华”这一志愿的原因。 2.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1 默读课文,回顾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2.引导学生分别用三个词来描述周恩来的感情变化。(立志——疑惑——气愤。) 3.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课件出示:中华不振) 活动2 再读课文,引出新知 1.再读文,找出与“中华崛起”意思相反的词语。 2.说说你对周恩来总理的认识。 操作指导:默读时,教师提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