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doc

90阅读 | 3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doc第1页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doc第2页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doc第3页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doc第4页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5.2社会历史的发展.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梦寐 上传于:2024-06-20
寻觅社会的真谛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 【必备知识】 1.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3.能够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学精神: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 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重要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6.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7.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8.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二、社会历史的发展 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物质资料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注重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思想。如: 《管子》中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 结合教材思考:物质生产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点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 -----马克思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重要性 1、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结合教材思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点评:“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 社会形态的演变说明: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是客观的,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发展。即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关系原理内容: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思考: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因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含义: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关系原理内容: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方法论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考法提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材料信息,属于法律修改、政治体制改革之类的一般可以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回答。若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等,一般可以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回答。 下列现象属于上层建筑的(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海南建立自贸区 3、第十三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