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搭石》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读准“间隔、懒惰、俗语、理所当然”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课伊始,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现代高速公路,有的谈高铁,有的谈上山小路,有的谈田间村路……随即在黑板上版画一条羊肠小路,接着版画村庄和田间,话锋一转:如果连下几场大雨,雨水积存若刚没过脚踝,人们会怎样做呢?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并说出能否实现的理由。
2.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画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 俗语 汛期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组织交流:
(1)师: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请一生说)你找得很准确。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师质疑: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还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总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订正。
谴责 俗语 汛期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
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边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发出的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4)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