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就业状况综述
摘要: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酒店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酒店企业大学生的员工流失率也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众多有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酒店就业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我国酒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现状,流失的消极与积极影响,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酒店就业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文章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学术动态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酒店 就业 影响 原因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现代旅游酒店迅速兴起、发展势头迅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然而,近几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下文中的大学生均指代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到酒店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流失率居高不下,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大学生酒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几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和访谈,从大学生择业观、高校课程设置以及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提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并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人才供需的良性发展。
酒店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定位存在着较严重问题,在观念、价值等方面与酒店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好高鹜远的择业心态,缺乏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缺少积累实践经验的思想准备,致使大量具有培养前途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流向酒店以外的企业与公司。相反,非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抢占酒店就业市场,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份额的下降。无形中造成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低的现象。
缺乏对酒店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的理解。酒店业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更应该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就业的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当前在酒店业内,绝大部分管理人员是首先从服务员做起,积累起经验后逐级晋升为管理人员的,而这些经验往往是酒店成功经营的根本。因此,不从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经验,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难以在酒店中立足。
对职业的不认同感。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因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在因素的吸引,许多人涌入酒店行业。但是随着对酒店职业特征的深入了解,加之对外国人及涉外行业神秘感的消失,酒店业从业人员曾有的职业优越感随之减弱,从而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缺乏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由于大学生到酒店后,同职高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样工作和工资),大学生在一线操作方面与职高生相比,其技能略逊一筹,造成大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使自己失去继续工作的信心。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等现象。一些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不愿意多花时间在专业技能操作课上下功夫,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由于中国现行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仍以分数为基础,学生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对酒店业的正确认识。当大学生对酒店工作有一定了解后,产生了专业与意愿的背离,从而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流失。
酒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酒店从业人员心态
酒店从业人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态,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后天形成的。酒店通常把员工良好心态的形成归功于企业的培养,而把不良心态归咎于员工“本性” 的显露,很少对由于自身不当的管理对员工心态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检讨。其实,员工表现出的某些不良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酒店造成的。酒店管理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态墨守成规:存在这种心态的人数较少,表现为学识低、业务能力一般、满足于现状,多见于进店时间较长,年龄稍长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社会对酒店行业的偏见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下等”职业,严重影响了在酒店工作学生的自尊心。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发生在酒店里的不良现象,也会导致部分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酒店工作,总是希望为孩子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对酒店这种侍候人的职业越来越有偏见。
毕业生自身认识的不到位
学生不愿去酒店工作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自身,主要是就业观念问题。首先在自己的思想中就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以致于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去报考公务员、考专升本,哪怕做推销员也不愿去酒店。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进入酒店后不愿从酒店的基层做起,认为这样是人才的浪费。其次,一些毕业生在家庭和校园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与社会上以集体利益为取向的价值观念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导致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互相“看不惯”。
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方面重视度不够目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对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主要表现有:一是学校对实践教学一减再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了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二是对校外实习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使得实习得不到保障。三是对酒店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不能维护学生的一些正当利益。四是缺乏专业实习老师的陪同和有效指导,专业教师或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或是知识更新滞后,使学生理论实际脱节,不能保证实习的质量。
酒店方面缺乏合作精神大多数酒店在校企合作中,主观上缺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主要表现:一是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经常加班加点,解决旅游旺季的“用人荒”问题。二是老员工歧视实习生现象时有发生,经常把最脏最累的活给实习学生,美名其曰“锻炼”,带给实习生很大的心理抵触。三是有些酒店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老员工或主管等在传帮带过程中,也经常是让学生“有样学样”地照做,致使学生学不到系统的操作技能。四是酒店本身不符合实习酒店的要求,规模档次不够,设施设备配置低,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学不到规范的、系统的酒店运营管理机制。
学生方面实习态度不积极学生作为实习的主体,其问题非常关键,具体表现有:一是学生角色转变比较困难,往往眼高手低,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习惯,很难很快适应酒店服务人员的角色,学生经常会受不了苦而退缩。二是人际交往出现障碍,酒店实习是熟悉行业掌握技能的过程,更是与社会接触磨练心智的过程,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很多同学出现沟通障碍。三是学生总依赖学校为其出面解决各种问题,自己在酒店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学生面对这些问题往往依赖学校出面解决,同时把问题往往归于学校的失误。四是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经常出现违反校规、店规旷工现象,造成学生的难以管理。五是学生厌恶实习情绪影响正常的实习教学过程,进而造成一些学生否定酒店行业,甚至否定学校,引发休学退学的冲动。
就业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学校方面:
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在酒店管理这个特殊的行业里,最重要的素质简单说来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可以说,热爱是干好酒店行业的第一把“利器”。而这项工作不是就业指导部门能单独完成的,它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着实有效的专业教育工作,专业教师要把“职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始终。
对毕业生进行全程就业心理辅导
以往学校把就业指导的重心放在就业推荐和政策讲解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少大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心理准备不足,自我期望值过高,拈轻怕重,缺乏恒心和毅力。任何人从事一项新的工作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段过程中,既是个人获得经验、展现才能的时机,又是酒店考察、选拔人才的绝佳机会,只有通过对酒店运营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谈到谋求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因此,学校不妨在开发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改进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使他们的心智得到磨炼,正确面对挫折,把逃避不利的境地转化为勇于克服面临的困境。学生如果能够理性地自我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身到酒店这样一个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行业中,事实上是大有可为的。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
酒店业要求管理人员由端盘子的服务员做起的通则,可能使得大学生们一下子无法看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