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复习上节课习得的知识。品味语言,感受“我”观察生活的仔细。迁移尝试,试着自己进行一个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
教学目标:
1. 品味课文语言,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2. 迁移尝试,试着进行一个为期一周的小观察。
3. 热爱自然,试着用亲人般的目光去看待野花、树木。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语言,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热爱自然,试着用亲人般的目光去看待野花、树木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
1.听写词语: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钓鱼、观察、合拢、有趣
2.校对订正。
3.揭题导入。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字形,字词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新授
探究一:复习激趣
1.概括内容。让学生借助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喜爱。回顾上节课围绕开满蒲公英的草地,品味了三幅画面。如果把这几幅画串联起来,变成一条线,那就是对蒲公英深深的喜爱。
(1)品味结尾。
出示句子:“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理解“睡觉”“起床”就是指花朵合拢、张开。对比句子“它每天早上张开,每天晚上合拢”,引导学生体会普里什文名言:“我笔写出来的是大自然,而心中想着的却是人。”
(2)识写“喜”字。
指导观察“喜”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师: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个“喜”字呢?(出示婚礼、对联、节庆中各种“喜”的变形字)
(3)行为指导。
引导学生明白:最美的画面可以没有色彩,但绝对不能缺少情感。当我们与普里什文的《金色的草地》相遇,也将这样的灿烂收藏在内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亲人般的目光去看待野花、树木。
设计意图:
本环节借助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导人本课时学习;品味结尾时通过对比、朗读,结合普里什文的名言,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喜”的字理微课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探究二:体会细致
1.回顾发现。填写表格。
时间
草地颜色
原因
早上
绿色
因为蒲公英(花瓣合拢,还在睡觉)
中午
金色
因为蒲公英(花瓣张开,已经起床)
傍晚
绿色
因为蒲公英(花瓣合拢,睡觉休息)
2.品味语言。
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圈画3个时间:“起得很早去钓鱼”、“中午回家的时候”、“傍晚的时候”。引导体会“起得很早”说明是大清早,那时太阳还没有出来,所以蒲公英还在睡觉;“并……而……”可以让人感受到“我”好奇的心理;“仔细观察”虽然只是4个字,但是4个字背后体现“我”一天多次观察、连续多天观察的认真!
3.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我”是一个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所以,他不仅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还和蒲公英交上了朋友。结合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明白: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很多神奇的秘密。
设计意图:
本环节复现第一课时的表格,将“睡觉”、“起床”补充进去,旨在引导进一步感受拟人修辞手法中洋溢着作者对蒲公英、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学生再度阅读第3自然段,目标指向明确:体会作者对草地色彩变化的细致观察,也为下阶段帮助学生养成 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奠定基础。
探究三:迁移尝试
1.拓展思维。课件出示一组画面。
(1)校园里的“?”: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操场上的地衣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怎么生存的?……
(2)家庭中的“?”:卫生间的玻璃在不同的天气里各有什么变化?猕猴桃怎样才能熟得快?……
(3)社会上的“?”: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房屋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妈妈穿着同一件衣服,在商场的镜子前试穿在家里更漂亮?……
师: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看着这一组图画,有没有哪个曾经激起你的疑问?除了这些疑问,你还看到过哪些事物也在变化,产生过怎样的疑问?(四人小组交流)
2.提供支架。
回顾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明白“有疑则问,就会有收获”。师: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我”留心观察,就认识了美丽的翠鸟;窗前的草地司空见惯,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确实,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在变化。只要我们仔细探究,就会明白事物的变化藏着无数秘密。从今天起,我们也要像文中的“我”一样,留心观察,随时记录。每天观察,坚持一周,相信你有大收获。(出示表格)
一周观察与发现记录表
观察了什么
(可以是动物、植物、人、各种场景、事件……
发现了什么
(可以用文字、图画、照片或者视频等形式等)
3.实践指导。
校园里仔细观察,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