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例 1 以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教材结合生活实例,介绍如何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及交集.并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概念的含义和有关计算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这一想法是有经验的,但对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体会并不多,所以要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去体会和表达,引导其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理解维恩图各部分的含义。
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维恩图的各部分意义,能用维恩图表示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冲突
创设运动会情境,出示学生名单,提出问题: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呢?
初看名单,关注人数
跳绳的 9 人和踢毽的 8 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却没有 17 人。3.再看名单,关注重复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再看看这份名单。师生一起读读跳绳和踢毽的名单,引导发现重复。
二、新知探究,感悟思想 1.自主探索,整理名单
提问:那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哪些学生是两项都参加的呢?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名单,写一写,画一画,使人能清晰看出哪些学生
是两项都参加的。
交流分享,展示作品
呈现学生作品,介绍方法。预设:
第一种:连线法,把重复的名字连起来;
第二种:标记法,给重复的名字标记相同符号; 第三种:把重复的名字排到前面;
第四种:画两个圈,一个圈表示跳绳的学生,另一个圈表示踢毽的学生,两圈没有合并。
激发思考,探索新的表示方法
观察第四幅作品,提出问题:能不能让重复的名字只出现一次,而且既在跳绳的圈里,又在踢毽的圈里?
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引导发现:可以使两圈合并,出现重叠部分, 重叠部分则表示两项都参加的。
介绍集合,了解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和无序性
理解图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列式解答,感受集合的思想方法
直观看图,教师引导发现:把图中三部分的人数相加即为参加两项比赛的总人数,列出算式 6+3+5=14(人)。
学生列式解决问题,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提问: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9+8-3=14(人); 9+5=14(人);6+8=14(人)结合维恩图具体表达所列算式的含义。
教师小结,侧重表达基本方法“9+8-3” 7.介绍维恩图,了解维恩图的作用
三、练习巩固,强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