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竖折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坚折的写法,,练习书写竖折时转折的写法。
2、技能目标: 学习坚折的写法,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结构中的灵活运用。通过观察、拼摆、对比、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中国书法增强民主自豪感,做到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培养认真观察,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良好书写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坚折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掌握书写竖折时转折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程导入
1、讲解介绍毛笔的历史,用蒙恬制笔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毕加索对中国书法的评价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用四个猜字谜以增加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3、用古曲《云水禅心》,调整学生学习的心境,制造学习氛围,以良好平和的心态为学习新课程做铺垫和准备。
学生聆听
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学生积极性调动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
本节课我们学习竖折的写法。竖折是在竖的末端向右折出。(板书;竖折)
2、观察笔画形态。
观察书中“山”“出”“皆”三个字竖折的位置及不同,强调“山”和“出”的笔顺不同,“出”字有两个竖折,上大下小,两个点,上小下大。皆字和规范字不同。注意:长短,倾斜,弯曲,角度。
3,组字游戏。
带有“山”字组2个字的词语; 4个字的词语或成语; 组一句古诗。
带有“出”字组2个字的词语; 4个字的词语或成语; 组一句古诗。
带有“皆”字组2个字的词语; 4个字的词语或成语; 组一句古诗。
(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山”字。
1、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山”字中的哪个笔画是坚折?
2、请同学们跟老师读贴,“山”字中的竖折都有哪些特点?(1)竖折由竖和折组合而成。(2)竖折的竖短横长。(3)折笔处近似直角。(以原碑图片为主进行讲解。)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山”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年到“山”字中的竖折从哪儿起笔,从哪儿转折,从哪儿收笔,还可以看到竖折的竖略有弧度,折左低右高。(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
学生指出“山”字中的竖折。
学生思考,并跟随教师读贴。
培养学生读原帖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组字游戏,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增加对成语和古诗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原碑贴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米字格观察例字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字形的能力
讲解示范
分析笔画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竖折?
板书:起笔,逆锋。行笔,稍顿。收笔,回锋。
(注意)长短,倾斜,弯曲,角度。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在PPT上展示课本中的第三幅图,并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
(1)书写“山”字的竖折从哪儿起笔?怎样起笔?
(2)怎样转折?
(3)怎样收笔?
(4)需要注意事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山”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竖折起笔、转折、收笔的位置与写法。
打开课件,用白板笔书写“山”字,学生观察,然后回放慢动作,巩固位置和笔顺。
让学生拼字模。增加自己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用毛笔给学习在黑板上用宣纸书写示范、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互结合。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
“出”和“皆”字的教学过程和“山”字相同。
学生思考,回答。
从米字格横中线左四分之一处下面的位置起笔。确定好起笔的位置,毛笔逆锋入纸,轻轻顿笔调锋后向下行笔写竖。
在竖的末端顿笔调锋,向右行笔写长横。
在横的末端回锋收笔。
笔画的长短、倾斜和弯曲,以及转折的角度。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聆听教师讲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字模拼摆和教师示范体验竖折与其它点的组合特点,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字模拼摆直观的演示教具,即可引导学生进行平面静止的观察,有课进行动态的分析,对字体的点画变化过程可进行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