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个性,因材施教——“走班制”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郑向明
一、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对学生语文程度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别的了解程度,是分层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一番调查了解,以便为分层找寻依据,做到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高一(上):分层次,同促进
教学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开始教学以前就应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摸底检查,以便确定其学习的基点和出发点,并向他们提出分层教学设想。
因此,开学之初,就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把全班学生按上中下分成A、B、C三组,再把B组分为中上、中下两组;A、C组人数较少,约各占25%~15%,B组中上、中下人数约占50%~70%。为达到帮、教目的,可以把B组一分为二,让A组和B组的中下合为一组,C组和B的中上合为一组,另外的一个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