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课有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和宗教思想。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封建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史料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和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知道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和影响;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交流的事物有哪些?
导入:
佛教常用语“大千世界”、“因果”、“五体投地”等。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和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贡献,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
知道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其影响。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语:
丝绸之路的开通,打开了东西方文明沟通交流的最后一扇大门,不仅中国的丝绸、冶铁、凿井等技术西传,西方的瓜果、音乐、魔术、宗教也纷至沓来,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我们就将来学习大一统的汉朝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
用佛教用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
【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造纸术什么时候出现和改进的?
说说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简介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巨著《史记》。
列举道教和佛教的在产生、传播影响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理史实:
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
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
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曹操见许攸和赤壁之战等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
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教师过渡语: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封建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体验】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史料探究、体验感悟
一、造纸传文明
材料一:“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
材料二:甲骨文、金文、竹木简、帛书图片
材料三:“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过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
二、妙手治难症
材料一:《伤寒杂病论》中许多著名方剂在现代人民卫生保健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治疗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肺炎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胆道蛔虫的乌梅丸,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茵陈蒿汤,治疗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良方。
材料二:华佗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
三、放眼看宗教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蕴含了许多学派的思想,有对佛教尊崇的描写,有对道家修行求长生的描述,同时还把儒家思想融入其中。
请举例说明《西游记》体现儒佛道的内容。结合材料说说如何看待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四、史学溯源流
材料一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历代史作者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至极则也。”
材料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材料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展示。
一、造纸传文明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有哪些?分别有哪些缺点?
(2)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具有哪些优点?根据材料三思考:造纸术的发明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妙手治难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请你写出张仲景、华佗的主要成就。
三、放眼看宗教
请举例说明《西游记》体现儒佛道的内容。结合材料说说如何看待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四、史学溯源流
1.材料一中司马迁所创的“全史”的名称是什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部书采用了什么写作体例?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