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看》导学案
班级:九年级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难点】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
共 1课时
总第 17 课时
预习指导《绩优学案》
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二、检测预习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听朗读,注音诗歌朗读要求。
诗歌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词语的重读;
(5)读出情感。
(二)读一读 记一记
丰润(rùn) 忧戚(qī )
枉(wǎng)然 流pàn(盼)
飘逸(yì) 摇曳(yè)
níng(凝)望 yǒng(咏)赞
màn(漫)游 màn(谩)骂
红晕(yùn) 晕(yūn)倒
飘逸(yì) 悄悄(qiāo)
悄(qiǎo)然 揉(róu)过
丰润:文中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摇曳:摇荡,晃动。
漫游:随意游览。
谐奏:和协地演奏。
(三)先独立思考,再组内探讨。
1、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美丽的画面,诗人想到了什么?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感情?
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四、细读探究
1、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前两节是诗人看到的,由四个“我看”领起。
第一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北方原野图”(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
第二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夕阳落照图”(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逐渐消失不见,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诗人看到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描写春日美景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2、诗人看到这美丽的画面,想到了什么?
第三节诗人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情不自禁忆往事忧乐。(这里的“你”指谁?)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第四节怀古抒今,借远古哲人表达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怎么理解?”(他生命的静流“指哲人对生命的认识;”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是写哲人和自然的谐奏。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诗人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的愿望。(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3、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1)用词优美形象。例:“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