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
课 次:第一周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体育课课堂常规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中学体育课的常规要求,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教学步骤:
一、课前常规:
1、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2、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划好场地。
3、向体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4.上体育课时,学生应提前1分钟到指定地点等待教师并准备上课,体委应带领部分同学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
5、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6、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7、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8、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9、轻病假和女生例假,必须随课见习,并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
10、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包括见习生)。
11、上体育课时,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据此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分。
二、课上常规: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
1、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
2、能认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二
任课教师:丁元江
任教班级:七(2、3、4)班
课 次:第四周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体育锻炼贵在参与
学习领域:运动参与
教学目标:1.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4.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教学步骤:
一、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在公元前6世纪、在埃多斯山崖上刻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2)我国先秦时期,占人在《吕氏春秋》 ·书中以东方人特有的睿智,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3)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能个面增进人的健康,使人充满生命活力。
(4)体育运动与人的关系:如图所示
二、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要想取得上述体育锻炼的效益,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多朴体育活动。只有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要求我们参与体育活动。
“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这是奥动会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所倡导的一种奥运精神。顾拜旦认为:这种精神、“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这意味着主要不是已经获胜,而是进行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7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时应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
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A得1分、B得2分、C得3分、D得4分)
1.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包括上体育课和做课间操)的次数大约为几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你平时在课外还练习体育课上学过的内容吗?
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
3.你平时在节假日参加体育活动吗?
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
4.如果学校和老师不要求,你还坚持做课间操吗?
A.决不 B.不太坚持
C.比较坚持 D.经常坚持
5.你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吗?
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
6.你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吗?
A.从不 B.很少 C.较多 D.经常
7.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包括上体育课和课间操)的时间大约为多少?
A.1—2小时 B.2—3小时
C.3—4小时 D.4—5小时
8.与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娱乐活动上的时间相比,你平时用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多吗?
A.最少 B.较少 C.较多 D.很多
9.你平时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体育的书报和杂志吗?
A.从不 B.很少 C.有日寸读 D.经常
10.在学习任务比较重的复习考试阶段,你还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吗?
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
四、试根据上述回答,对自己的体育参与性作出评价。
五、评价参考标准:
1.40—33分:说明你具有很好的体育参与性。
2.32—25分:说明你具有较好的体育参与性。
3.24—17分:说明你的体育参与性尚可。
4.16—10分:说明你的体育参与性有待提高。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三
任课教师:丁元江
任教班级:七(2、3、4)班
课 次:第五周第三次课
教学内容:
学习领域:运动参与
教学目标:1.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3.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卜,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休息,睡眠时则减慢。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得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山寸:心肌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
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再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之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
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二(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此时的心率。
(三)注意的问题: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得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的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
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得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运动后一分钟内的心率,来衡量自己的体能水平。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测定的方法及要点:
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搏次数作为运动心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的脉搏次数作为恢复心率。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
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越高,说明你的心脏恢复得越快、越健康。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脉率应逐渐减少。但
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表示运动负荷大。若第二天早晨的安静脉率超过
前一天的早晨的安静脉率,说明运动负荷太大,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因此,我们
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对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如果锻炼后,
经过合理的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五、课外作业:
自己测量一下安静下的脉博和运动后的脉博,并进行判断。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四
任课教师:丁元江
任教班级:七(2、3、4)班
课 次:第九周第三次课
教学内容:体育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
2.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3.了解在发展身体机能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大家可以通过测一测你的安静心率、肺活量和血压,便可以了解自己身体机能的发育状况了。对照下表,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
二、初中阶段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
初中生的心肺功能逐渐增强,神经系统发育也渐近完善,具体特点如下。
☆初中生心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减少
☆初中生心率一般每分钟80次左右
☆初中生呼吸频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减少
☆初中生呼吸频率一般每分钟18—22次
☆初中生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初中生肺活量男生—般在2500~3000毫升,女生—般在2000—3000毫升.
☆初中生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初中生血压一般在(收缩压14—15千帕,舒张压8.5—8.8千帕)
☆初中生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12岁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尤其是在13—14岁大脑皮层的发育趋于完善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形态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发育水平。
三、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
四、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初,卜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在锻炼中,应注意:不要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练习;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即动作和呼吸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做过多屏气:注意呼吸道卫生;注意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五
教师:丁元江 班级:七(2、3、4)班 课次:第十周第一次课
一、教学内容:
篮球运动基础知识
二、课型:体育理论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及场地与器材,以及对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常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篮球运动规则。
教学难点:篮球运动的技、战术。
六、教学媒体:电脑
七、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班的学生为初一年级新生,对篮球运动非常喜爱,能说出很多国内外著名篮球运动的名字,但对篮球知识了解很少,篮球技、战术水平处于原始状态,渴望学习篮球知识、技能的愿望强烈。
八、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行为练习策略,又称直接教学,实施步骤:明确教学目的、环节和内容;呈现新信息,通过语言揭示、练习反馈,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使学生独立学习。
九、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篮球运动具有极高的竞技价值,也具有很好的健身、娱乐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培养个性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学教材选用篮球这一运动项目,并非把篮球视为单一的竞技运动,而是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是中学生把参与篮球活动当成学习、生活中一种锻炼和娱乐的手段,即通过篮球活动锻炼身体,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满足娱乐和休闲的需要,改进生活方式。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进行技能的教学,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不能使学生建立对篮球运动的直观的认识,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变得生动形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篮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篮球的兴趣。本设计旨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进行一种新尝试。
十、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出现本课导航页面:
1)、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
3)、篮球运动的技、战术;
4)篮球运动的场地与设备;
(二)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1)用动画的形式阐述篮球运动的起源;
2)讲解篮球运动的发展
3)反馈练习:
1、篮球运动是( 年 )国人詹姆士·奈施密斯发明的。
2、篮球运动于( )年传入我国。
3、( )年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
4、( )年第1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是地( )年第21届奥运会上。
5、我国最早的篮球是由董守义先生所著的( )
(三)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
1)队员、替补队员和教练员,动画演示场上队员的位置分布;
2)比赛通则;
3)图例说明违例和犯规。
4)反馈练习:
1、篮球比赛中每队上场比赛的队员人数是( )人。
2、在两个半时的篮球比赛中,总的比赛时间是( )分钟。
3、篮球比赛中每次暂停的时间不超过( )分钟。
4、出示图例让学生对违例和范规进行判别。
(四)篮球运动的技、战术
1)技术分类,动画演示握球方法,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投篮。
2)篮球运动的战术,动画演示长传快攻的方法和区域联防的阵形。
3)反馈练习:
1、学生上台演示握球的方法(教师事先准备好篮球一只)
2、请学生说出快攻的组织形式。
3、请学生说出区域联防的常用阵形。
(五)篮球运动的场地和设备
1)篮板的构造;
2)篮架的构造;
3)有关球的数据,并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出哪一只球符合比赛要求。
4)球场的结构;
5)罚球区的结构;
6)篮圈的构造。
7)反馈练习:
1、篮球场地长( )米,宽( )米。
2、篮圈的高度为( )米,丈量时从篮圈的( )量起。篮圈的直径为( )厘米。
3、篮球的圆周为( )厘米,重量为( )克。
4、篮板的长为( )米,宽为( )米。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六
任课教师:丁元江
任教班级:七(2、3、4)班
课 次:第十三周第二次课
教学内容:培养你的自尊自信
学习领域: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自信。
1.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安排
自尊自信对人的成长很重要,它是人潜在的动力,是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能源,它是一种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
(1)你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吗? 。
经常听同学们说:“某某同学是个自尊自信的人。”
①什么是自尊呢?
自尊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状况等。初中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身体自尊(即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备受同学们的关注,那么你了解自己的身体自尊吗?
测一测
l 2 3 4. 5
很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