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花》选自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第九课。《对花》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能、传授知识、娱乐嬉戏。它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有的用乐器伴奏,有的伴着锣鼓边歌边舞。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两段词,每段一个季节;问、答各一句,不断交叠;句幅渐紧,更替渐密,越唱越热烈。每段基本唱词只有两句,如问:“正月里来开的什么花”答:“正月里开的是迎春花”以下就是大段的衬词,比如:模仿锣鼓的“七不隆冬、八不隆冬”等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十分热闹。
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华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了解表演唱和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以及上滑音的唱法,并能在演唱时正确运用。
3.能学会演唱歌曲《对花》,并能对歌曲进行即兴创编。
4.学习简单秧歌手绢花动作,能进行大胆的歌曲舞蹈表演及创作。
教学重点:
1.在歌曲三个特色-对唱、装饰音、衬词的分析、学习中,学会歌曲并感受河北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2.生动有韵味唱好歌曲,积极参与歌曲表演。
教学难点:
能生动有韵味地进行歌表演,从演唱中更好的体会歌曲中对花调形式,装饰音、衬词运用展示的地方民歌特色。
教学工具:课件、钢琴 、手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对唱的演出形式:多媒体播放花鼓戏《刘海砍樵》的男女对唱,让学生体会对唱的演出形式及含义。
二、节奏导入新课《对花》
1.简单的“花”的节奏问答游戏。(形式:小组接龙比赛,师问生答)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有关花的节奏接龙游戏,由老师问同学们答,要求同学们回答时的节奏要和老师问的节奏是一样的。
如:师问:你是 什么 花 呀! 生答:我是 牡丹花呀!
……
2.复杂的“花”的问答游戏,熟悉歌词,导入课题。
师:接下来,我们把这朵花呀开到各个季节去,把节奏加难,看看同学们的花是不是开得仍然很好?
问:春.季 里 来|什.么 花 儿 开 -?|答:(略)
问:夏.季 里 来|什.么 花 儿 开 -?|答:(略)
……
3.听赏《对花》,取歌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进行的季节花问答游戏,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歌的歌词,请同学们接下来认真听赏这首歌曲,请你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及歌曲的形式给歌曲取个合适的名字?(播放《对花》不出示歌名)
生:略
师简略评价
【本环节教学意图:利用歌词进行简单节奏练习,第一强化了歌词内容,方便更好的导入新课,第二提前进行了歌曲中的节奏学习,第三简单竞赛性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学习《对花》
(一)、找特色、学歌曲
1.对唱(对花调)
(1)导入课题
师:他们在演唱形式和我们平常歌唱的形式有什么不一样?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对花调介绍】
“对花调”:在民歌中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对”,又因为以花为题,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对花调”。“对花”是我国民歌常见题材,除了我们本节课节选的河北对花以外,在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都有属于自己特色民歌《对花》。因其旋律流畅,情绪活泼、欢快,具有趣味性、竞赛性,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
(2)导入课题(课件出示课题:《对花》)
板书 《对花》
师小结;对唱的形式让歌曲更有趣味性,更欢快活泼
(3)欣赏各地区《对花》演唱视频,感受对唱形式的特点及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用欣赏、讲解教学来让学生感受地方民歌中对唱这种音乐形式的风格特色,及音乐情绪)
2.装饰音(上滑音、倚音)
(1)看书复听音乐《对花》,找“装饰音”。
师:请你找出不认识的音乐记号
(2)认识“上滑音”, “倚音”。(板书)
【课件出示:标记装饰音的句子】
(3)①学生听辨老师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演唱效果。
②学生模仿演唱。
(师用手势作上扬的音调提示 )
③倚音的学唱。
④老师用河北话说带装饰音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感受
生:略。(但都能感受到装饰音部分与河北话腔调很像,都往上扬)
生小结特点及作用:加入很多装饰音,地方民歌特色更加明显。而且让歌曲变得更生动、有意思,歌曲更好听。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对比教学,让学生自己感知有无装饰音的不同,自己找到正确的演唱方法)
3.衬词:
(1)再次听赏全曲,找“衬词”。
要求:仔细听听歌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