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选择题
1.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 )出来呢?
A.解救 B.拯救 C.解脱
给带点的字选取恰当的解释。
2.光耀门楣( )
A.景物。 B.荣誉。 C.使显赫。
3.左顾右盼( )
A.拜访。 B.回头看,泛指看。 C.照管,注意。
4.斩钉截铁( )
A.到一定期限停止。 B.割断,弄断。 C.充满。
5.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题目的特点是( )。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引起事故;闹事。)
B.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向左右两边看)
C.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作)
7.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能……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①小红________外表美,________心灵也美。
②我们________刻苦努力,________取得好成绩。
二、填空题
8.照样子,写词语,每组三个。
得意扬扬(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顾右盼(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条(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 )所( ) ( )惑不( ) 热( )非( )
左( )右( ) 为之( )( ) ( )( )门楣
三、语言表达
10.句子作坊。(按要求写句子)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穿着破烂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ニ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2.画“ ”的句子中,“有位同学”指________(谁),他在思考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含义。
“中华之崛起” ___________。 “有志者当效此生”____________。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做出的回答。 ( )
B.同学们读书的目的,无论“为家父”“为明理”还是“为光耀门楣”,其实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需要。 ( )
C.“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 )
D.“他睁大眼睛”这是对魏校长的神态描写。 ( )
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条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有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踩躏(róu lìn)!”
没多久,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有人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有删改)
16.“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给它换个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可以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作答。
A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境。
B拯救:援助使脱离危难;援救。
C解脱:佛教指脱离苦恼,自在无碍;甩掉;脱身。
根据词义,结合句中“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出来”分析可知,句子中应填写拯救。
2.C
3.B
4.B
2.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光耀门楣: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光:使显赫。
3.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盼:看。
4.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斩钉截铁:释义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这里“截”意思是割断,弄断。
5.C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特点。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情,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文中周恩来的志向,是周恩来说的话,所以是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6.C
【详解】
中华不振(奋起、振作、振奋、振起精神来。)
7.不但;而且;只有;才能
【详解】
8. 千里迢迢 风尘仆仆 波浪层层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口是心非 一次次 一排排 一天天
【详解】
9. 有 思 疑 解 闹 凡 顾 盼 一 振 光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