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191阅读 | 6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5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破庙 上传于:2024-06-2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岭(qín)   出征(zhēng) 明媚(méi) 竹笋(sǔn) B.崛起(jué)   模范(fàn)     严肃(shù) 出塞(sài) C.淮南(huái) 宁可(níng) 要挟(yāo) 储蓄(xù) D.土炕(kàng) 压迫(pò)   纠缠(chán) 出租(zū) 2.写作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崛起________(jué qū) 铿锵________(jiàng qiāng) 疑惑________(huì huò) 欺凌________(lín líng) 褴褛________(lǚ lǒu)轧死________(zá yà) 3.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A.魏校长称赞周恩来是因为周恩来是思考过后回答的。 B.魏校长称赞周恩来是因为周恩来看到了国家的不振,并决心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C.魏校长想告诉大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把下列带点字中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选出来。(     ) A.兴办 B.复兴 C.兴奋 D.兴建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领( jiàng)规范(fàn)魏国(wèi)效果(xiào) B.疑惑(huò)斥责(cì)打扰(rǎo)缠绕(chán) C.征文( zhēng)拒绝(jǜ)要求(yāo)延安(yán) D.妄图(wàng)昔日(xī)竹笋(sǔn)明媚(méi) 二、填空题 6.初知内容▶(读课文填空) 本文写的是____________(人名)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____________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____________”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____________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____________和远大____________。 7.立志原因 1.所听:“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振”在文中是____________的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伯父当时的______________之情。 2.所见: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1)这是个____________句。我能换种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 (2)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答题。 (1)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就看到不同的形状。(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将“年年坚持植树造林”和“能使北京变成绿色的花园城市”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农在诉说着过去的辛酸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照样子用加粗的字写一句话。 1.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 _______向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0.选文讲的是________这件事。 11.“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什么?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来。 12.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答后,他的反应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3.魏校长为什么说“有志者当效此生”?(  ) A.因为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很满意。 B.因为周恩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志向十分远大。 C.因为周恩来学习认真,善于思考。 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慎重   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   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   明亮)回答。 14.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15.选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全文说说,周恩来为什么会做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中,明媚(méi)应为[ mèi ](形)①(景物)鲜明可爱:春光~|河山~。[近]亮丽。[反]灰暗。②(眼睛)明亮动人。 B项中,严肃(shù)应为[ sù ](形)郑重;认真。[近]严正|郑重。[反]活泼|幽默。②(动)使人感到敬畏:他是个很~的人。 C项中,宁可(níng)应为[ nìng ](连)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弊得失后,选取其中一面:~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杂。[近]宁肯|宁愿。 2.jué;qiāng;huò;ling;lǚ;yà 【详解】 略 3.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从“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有志者”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效”的意思是仿效,“此生”指周恩来,“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向周恩来学习。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魏校长称赞周恩来是因为周恩来看到了国家的不振,并决心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4.B 【详解】 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兴:兴盛。 A.兴办:兴起创办。兴:兴起。意思不同。 B.复兴:重新兴盛;使重新兴盛。兴:兴盛。意思相同。 C.兴奋:高兴到极点。兴:高兴。意思不同。 D.兴建:建造;创立。兴:举办,发动。意思不同。 5.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和辨析。本题中字音正确的是A项。 B项:斥责cì——chì    C项:拒绝jǜ——jù    D项:明媚méi——mèi 6.     周恩来     欺凌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胸襟     志向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本题涉及到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