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管理制度
1.目的
1.1为规范公司人员出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人员。
2.2公司员工一律实行上下班打卡登记制度。
2.3以下人员可以不打卡:
▲ 经总经理核准免于打卡者;
▲ 因故请假,经核准者;
▲ 临时事件,事后说明事由,经主管核准者;
▲ 因公出差,填妥《出差申请单》并经主管核准者。
3工作时间
3.1公司实行双休,即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3.2周六、周日为休息日,需调整时由人事部另行通知。
3.3标准上下班时间规定如下
办公室人员 上午:08:00 ~ 11:30
下午:12:30 ~ 17:00 中午1小时为就餐、休息时间。
车间员工 上午:07:30 ~ 11:30
下午:12:30 ~ 16:30 中午1小时为就餐、休息时间。
3.4 车间中班时间为 16:30 ~ 00:30 ,其中18:00~18:30为就餐、休息时间。
3.5 车间夜班时间为 22:00 ~ 06:30 ,其中02:00~02:30为就餐、休息时间。
4.打卡管理
4.1公司统一实行指纹打卡制度;
4.2 正常上班,一日4次打卡记录:上午上班1次,上午下班1次;下午上班1次,下午下班1次。
加班情况增加打卡次数,同样上下班都需打卡记录。
4.3 忘记打卡、因公未打卡、考勤机故障等未打卡情况,须填写《考勤异常说明单》,由部门负责人、人事部签字后交车间考勤统计负责人,办公室人员交至人事部。
4.4车间考勤统计(电子版本+员工签字版本)于每月3号前统一上交至人事部,并将本月《考勤异常说明单》、请假条、加班单、病假条、夜班人员名单等同时上交人事部存档。
4.5人事部须在5号前将全公司考勤统计情况上交至财务部,用于本月工资核算。
4.6 考勤异常处理
4.6.1迟到/早退:以公司正在使用的考勤机为准。
4.6.1.1 到上班时间未准时上岗 / 未到下班时间擅自离岗即为迟到 / 早退。
4.6.1.2当月迟到/早退5分钟(含)之内累计3次者,记迟到1次,给予警告一次并扣绩效1分;
4.6.1.3单次迟到/早退5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记小过一次并扣绩效1分;
4.6.1.4单次迟到/早退30分钟(含)以上,记小过一次并扣绩效2分;
4.6.1.5单次迟到/早退1小时以上,按旷工计算。
4.6.2旷工
4.6.2.1以下情况一律视为旷工: ▲ 员工在正常出勤日没有打卡记录或无效打卡;
▲ 迟到/早退超出1小时者;
▲ 未经办理任何请假手续,无故擅自离岗者;
▲ 请假未获批准或假满未经续假审批而因私擅自离岗者;
▲ 工作期间中途离岗超过1小时者。
4.6.2.2旷工时间的最小计算单位为:小时。
4.6.2.3 旷工1小时(含)以上,3小时(含)以内,按旷工半天论,并记大过一次,扣绩效分4分;
4.6.2.4 旷工3小时以上,按旷工一天论,并记大过一次,扣绩效分10分;
4.6.2.5连续旷工3天,或者月累计旷工7天,视为自动离职。按自动离职办理相关手续。
4.6.3加班加点:凡在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进行工作叫加班;凡在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叫加点,以下统称为加班。
4.6.3.1 如有请假与加班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两者相抵后超出标准工时以外的时间为加班时间,抵扣顺序为节假日、公休日、平时加班。
4.6.3.2 加班申请:须填写《加班申请单》经逐级批准后方可进行,不得事后补填此单。
4.6.3.3 加班打卡:上下班一律如实打卡。
4.6.4特殊考勤管理
4.6.4.1事假、病假、工伤假、婚假、丧假、年休假等统一称为特殊考勤,最小计算单位为小时。
4.6.4.2无论何种类型的请假,都须认真填写《请假单》,逐级审批后交人事部存档。
4.6.5事假
4.6.5.1因私事或其他个人原因请假均为事假。
4.6.5.2原则上须提前一天填写《请假单》,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生效,不能事后走流程。
4.6.5.3如确有突发情况,应在工作时间开始的30分钟内,致电直接上级说明请假事由,并交代须紧急处理的工作或其他事项,事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应手续,并注明补办。
4.6.5.4请假一天(含)以内,由部门负责人/班组长签字审核,办公室主任/车间主任审批后生效;
4.6.5.5请假二天(含)以上,需报生产经理/办公室经理级批准后生效。
4.6.5.6如员工连续请假15天或季度请假累计20天,公司有权调整该员工工作岗位,员工对该调整不服从者,公司有权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4.6.5.7事假期间,员工应保持手机畅通状态,以便随时联系。
4.6.5.8事假期间不予计薪,未办理任何休假手续擅自休假者按旷工处理。
4.6.6病假
4.6.6.1员工在工作时间因身体不适,不能继续工作的,可申请病假。
4.6.6.2员工请病假,须提供镇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书》,否则按事假处理;
4.6.6.3员工每月可享受一天有薪病假;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