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紧密相连、互相成就,前者为后者创设学理论证,后者为前者提供传播场域,两者共同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快建构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叙事体系是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一定时期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表达范式,是一国在以国外受众为主要对象的沟通传播中使用的话语模式或话语风格,承载着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中国叙事体系,是由中国特色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体系构成的。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当务之急是优化拓展话语内容,积极参与和平发展、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等世界性议题的设置,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优化拓展话语内容的关键,则在于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标识性概念是构建叙事体系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等,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背景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既要用中国实践做好国际传播“文章”,积极创设世界性议题;也要善于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挖掘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叙事,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
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是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受众准确理解中国、激发共鸣和共情的重要举措。话语方式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内容创新重在以理服人、以事化人,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和解释力,从道理上说服人、打动人;形式创新则重在以情动人,以趣引人,打通话语表达方式和受众的共情通道。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协同推进话语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话语内容创新要以事实为基础,以情感为铺垫,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高译介能力,在充分考虑目标受众文化背景与接受水平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准确表达话语表述中的核心思想。话语形式创新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的时代话语、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言之成理的学术话语,采取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等方式,进行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表达;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用好用活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和网络互动耦合而成的多模态媒介。
(摘编自刘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光明日报》2023年6月30日)
材料二:
习总书记曾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受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虽然显著提升,但文化软实力的欠缺并没有为我国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实际处于“失语”的被动位置。因此,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妄想通过“和平演变”和“普世价值”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构成威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建构是提升我国话语权地位的应有之义,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肆无忌惮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渗透和“文化霸权”,妄想通过“和平演变”政策推翻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时,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一些错误思想的兴起和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历史虚无主义用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等方式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扣上“霸权文化”“阶级文化”等帽子。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有利于应对错误思想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话语解释已经在现实环境中丧失了可读性、活泼性和时代性。在当代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感,而且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其发展和传播。
(摘编自唐杰伟等《浅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共同反映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B.叙事体系是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由中国特色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体系构成的。
C.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用中国实践创设世界性议题,要挖掘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中国“故事”。
D.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快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使其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当务之急。
C.话语方式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要以事实为基础,善用时代话语、群众话语和学术话语。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中国道路的成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都引用了习总书记的话语,但材料一是由此直接引出论点,材料二则是借此间接引出论点。
B.从全文来看,材料一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是总论,第二、三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详细论述;而材料二则是递进式结构。
C.材料一第二段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第三段则是运用对照式结构展开论证的。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且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严谨。
4.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有哪些重要意义?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牙仙
高沧海
我的第一颗乳牙掉了,妈妈把它埋在苍耳的身边,正在一株大叶杨下。妈妈说,树叶飘落,苍苍子披上金甲远行时,牙仙就可以坐到灰兔子温暖的背上,也可以躺在咕咕鸟翅膀的羽翎里,告别已经长大的小孩,去她们自己的国度。在漫长的日子里,她们喜欢在云朵上为想念的人种花。
我仰脸看头顶的蓝天,一位牙仙曾经跟我如此之近,我竟然没有亲自拜访过她。
奶奶挥手打了我的头一掌,我撒腿而逃。大叶杨的树冠繁茂密实,向南的叶子因风翻卷而发出白光,叶脉像原野上流淌的小河,不停地向南走,就会到达牙仙的老家。我摸着被奶奶粗暴打疼的头,牙仙可能永远没光顾过奶奶小木屋冬天里的炭火,流浪的人在门口伫立许久叹着气离去;牙仙应该也没去过奶奶的瓜园歇过脚,奶奶曾恶狠狠地咒骂端午夜挑着南瓜灯唱着歌沿街而行的小男孩,她说她的园子里七年前曾丢了一个会发出叮咚声的大南瓜。而小男孩,今年才刚刚五岁。奶奶六十岁多一点点时,她的牙齿就已经落光。
奶奶从摇着招魂幡走街串巷的巫婆神汉那里求来长生之术:某时某刻刺破一个小女孩清澈的手指,那些莫名其妙的药沫还有咒语就会复活,半个时辰奶奶的病就去一半,再一个时辰,就能恢复如初。奶奶的钢针准备好了,神秘而奇怪的器皿也准备好了,像个讲道情的渔鼓。
奶奶挑了个吉日良辰来找我,妈妈无比坚定地拒绝了,她说人各有命,怎可强求。妈妈伸出手,她说她比小孩子更适合借命给奶奶,而且她的命更有力量更耐长久。
妈妈一直告诉我,遇到奶奶,就爬到那棵高高的大叶杨树上去,用力向上,用力向上,牙仙会唱起歌来,不让我因为困倦而跌落树下。我曾经坐在树杈上,看到月亮升上来,云朵像鱼群游过。
奶奶生了六个儿子,而我们家有五个女孩,奶奶一直不喜欢女孩。
爷爷去世后,按照当时的老传统,我爸爸比奶奶更有资格坐在八仙桌上首独揽一方,他两腿叉开,手里端着盛得冒尖的黑瓷大碗,鸟瞰饭桌,像一个山大王。慑于她儿子的威严,奶奶收敛了许多。
家里来了一位爸爸的客人,他们欢呼拥抱,又流泪,像多年重逢的兄弟,爸爸让我们喊陈叔叔。
陈叔叔穿一件白底灰色细方格衬衫,他干净的面容,平和的话语,总让我想起一壶清茶。住了一晚后,像他来时那样,他带着笑容离开。爸爸说,这一次回来,隔了十年,下一次再见,我们要等多久?
陈叔叔说,也许很久很久,也许永不再见。
爸爸把我带到陈叔叔面前,他说,让小五喊你一声爸爸吧,以后见与不见,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我爸爸说,对不起,小五,瞒了你这么久。
十年前,离家多日的我爸爸一手提包,一手抱一个婴儿归来。通往我家的从西到东窄窄长长的青石路上,人们不断地涌入跟在我爸爸身后起起伏伏的人群中。夕阳西下,爸爸踩着他们的影子,有铁匠金色而沉默的烟斗,火烧店老板腰上发呆的青龙,爸爸还踩着了榨菜铺年轻老板娘新穿上的绿绸裙子,还有不知是谁跌了一跤发出的惊蛰般清脆的哎呀声。爸爸进了门,那些五彩斑斓的影子就贴在了西墙上,粘在门板上。
妈妈接过怀中的婴儿,爸爸说,是个女孩。
妈妈说,如果爸爸嫌弃她前边生了四个女儿,他就不会再送来一个女婴,从这一点来看,爸爸是有多爱我们。妈妈收藏着一条带有白色鹿的小毯子,妈妈展开给我看,她说小毯子包裹来的小女婴,就是你——我们家里的小五儿。
陈叔叔是我的亲生父亲,年轻的母亲因为我的出生而意外身亡。极度悲痛中的父亲根本无力顾及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我爸爸说,他有四个女儿,无妨再添一个,那就是五朵花,五福临门。
陈叔叔一个人走了,他说他会好好活着,为了想念。
我想起牙仙,牙仙在云朵上种花,也是为了想念。
奶奶在睡了一个长长的下午觉起身时,我正在她窗前掐她的晚饭花,我撒腿而逃,却被奶奶一把揪住,我刚要挣扎,奶奶捋了一把花,放在我手里,她说,妞妞喜欢就尽管过来摘。她说她刚刚想起来,这些花本来就是为女孩子们种的,她竟然忘记了好多年,好在终于记起,当年她也是个芝兰一样的小女子啊。奶奶还要教我用晚饭花来染指甲,用蝴蝶花做胭脂腮红。
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如今已经改建为城市公园,在一个围了白色小栅栏,种了粉黛草的地方,妈妈很肯定地说,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送别了牙仙。
我说,妈妈,不知不觉,我已经四十五岁了呀,感谢妈妈当年赠我牙仙,使我快乐无忧伤。
妈妈现在已经很老了,她坐在轮椅上,当她努力听清楚我说的话,她笑得好开心。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妈妈讲述的牙仙离开的场景,新奇有趣,充满童真,将读者带入一个亦奇亦幻的童话世界。
B.文章多以孩子的视角和心理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如“我”觉得奶奶这么凶,牙仙应该没去过奶奶的木屋和瓜园。
C.小男孩曾偷了奶奶园子里一个会发出叮咚声响的大南瓜,在端午的夜里,奶奶就恶狠狠地咒骂这个小男孩。
D.“我”是不幸的,因为“我”的亲生母亲意外离世;而“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被送给一个有爱的家庭。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但仍称养父母为爸爸妈妈,而称亲生父亲为陈叔叔,侧面反映出养父母对“我”的爱之深。
B.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如奶奶因为迷信长生之术而想刺破“我”的手指,而妈妈坚决地拒绝了。
C.小说刻画了妈妈、爸爸、陈叔叔三个正面人物形象,而通过奶奶打“我”的头、咒骂男孩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反面形象。
D.作者叙述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故事,展现人情冷暖,表现了人世间的爱。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极具张力。
8.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没有脱离现实的真实性。请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显得多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人主有见此论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材料二:
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贵义,不敬义也。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天下之人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节选自《荀子·强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上者A下之B师也C夫下之D和E上F譬之G犹响H之应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文中指成功,与“满招损,谦受益”中的“满”意思相同。
B.华,文中指花,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中的“华”意思不同。
C.贵,以……为贵,与成语“兵贵神速”中的“贵”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D.所以,用来……的,与“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如果天地的运行不遵循自然规律,岁时就不能形成,草木就不能长大。
B.材料一以天地、四时不遵循规律就无法生成万物为例,直接论证了“信”的重要性。
C.材料一认为可以跟它一块开始、终止,一块尊贵显达、卑微穷困的,大概只有诚信。
D.材料二认为“义”适合于人和万物,可使君主安定,可调和百姓,内外上下都能调节。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