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6 鸿门宴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二)查阅关于司马迁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欲王关中( ) 为击破沛公军( )
崤山( ) 好美姬( )
说我( ) 孰与君少长( )
从百余骑( ) 戮力而攻秦( )
范增数目项王( ) 沛公之参乘( )
切而啖之( ) 如恐不胜( )
何辞为( ) 飨( )
鲰( ) 卮( )
郤( ) 玦( )
桮( ) 哙( )
戟( ) 瞋( )
眦( ) 跽( )
彘( ) 俎( )
芷( )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被鲁迅誉为“ ”。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今者项庄拔剑舞, 。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 ,天下皆叛之。
(3)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于坐
(7)令将军与臣有郤。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飨土卒
(2)夜驰之沛公军
(3)无所取
(4)从沛公
(5)亡去不义
(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7)与臣游
(8)籍吏民
(9)他盗之出入
(10)具言
(11)若入前为寿
(12)杀人如不能举
(13)窃为大王不取也
(14)坐须臾
(15)相去四十里
(16)置车骑
(17)督过之
(18)令张良留谢
6.解释下面虚词的意思。
(1)固不如也
(2)君安与项伯有故
(3)孰与君少长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5)因言曰
(6)今者有小人之言
(7)不然,籍何以至此
(8)因留沛公与饮
(9)以示之者三
(10)因击沛公于坐
(11)若属皆且为所虏
7.找出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沛公军霸上。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9)范增数目项王
(10)若入前为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12)头发上指
(1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4)籍吏民,封府库
(15)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8.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礼不辞小让
(3)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听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幸
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5)去
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
(6)若
若入前为寿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然
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
(8)于
贪于财货
长于臣
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不如因而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10)为
使子婴为相任
为击破沛公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之奈何
军中无以为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11)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
(12)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且焉置土石
9.指出句式并翻译。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沛公军霸上。
(3)具告以事。
(4)若属皆且为所虏!
(5)大王来何操?
(6)沛公安在?
10.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4)而听细说。
(5)沛公居山东时。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2.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3.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4.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5.文言文以简约为美,课文第三段为何要详细说明鸿门宴上的座次呢?
6.“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7.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8.刘邦脱逃之前做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9.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两人态度为何不同?
10.试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征。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卮酒(zhì) 刀俎(zǔ) 杯杓(sháo)
B.参乘(shènɡ) 瞋目(zhēn) 美姬(jī)
C.鲰生(zōu) 左尹(yī) 戮力(lù)
D.玉玦(jué) 隔阂(hé) 披帷(wéi)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范增起,出,召项庄
D.张良出,要项伯
3.下列句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C.此其志不在小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B.在这次听证会上,他立场鲜明,观点尖锐,矛头直指有关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真可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刘邦在千钧一发之际,采纳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并竭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D.楚汉战争中,张良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的建立,张良劳苦功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岁末年至,中央纪委针对公车私用、舌尖上的浪费、公款印制寄送贺卡等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腐败之风。
B.越是在招商引资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局面下,越是要严把准入关、环境关、投资强度关,将有限的发展资源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中。
C.中国产品经营者有责任让全世界消费者彻底改善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和偏见,告别野蛮模仿、粗糙设计、粗放经营、恶性竞争。
D.沪蓉高速广安段一辆面包车与停靠在路边的重型大货车追尾,事故致十二人遇难,其中有七个未成年人和一名3岁儿童。
6.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行将为人所并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为①韩王送沛公为②之奈何
谁为③大王为④此计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8.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9.翻译下列句子。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①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B.何者?上下之分也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3)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四、语言运用
15.请在司马迁、李白、杜甫中选取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
示例:项羽——看着你站在乌江边,英雄末路,横槊悲叹。人们忘记了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了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虞兮虞兮奈若何!”见你的不甘,更见你的悲壮!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wàng wèi xiáo hào jī shuì zhǎng jì lù shuò shèng dàn shēng wéi xiǎng zōu zhī xì jué bēi kuài jǐ chēn zì jì zhì zǔ zhǐ
2.纪传体通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1)其意常在沛公也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我为鱼肉
4.(1)①距,通“拒”,把守。②内,通“纳”,接纳。(2)要,通“邀”,邀请。(3)倍,通“背”,违背。(4)蚤,通“早”,早点。(5)不,通“否”。(6)坐通“座”。(7)郤,通“隙”,隔阂,嫌怨。
5.(1)飨:犒劳。(2)之:到,往。(3)所取:所字结构,取用的东西。(4)从:跟从。(5)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估量;当:抵挡。(7)游:交往。(8)籍:登记。(9)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详细,完备。(11)若:你;为寿:祝健康。(12)举:尽。(13)窃:私下里。(14)须臾:片刻。(15)去:距离。(16)置:放弃,丢下。(17)督过:责备。(18)谢:辞谢。
6.(1)固:当然,本来。(2)安:怎么。(3)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而:却。(5)因:趁机。(6)者:助词,不译。(7)然:这样。(8)因:于是。(9)之:代词,他。(10)因,趁机。(11)被。
7.(1)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5)义,名词用作动词,守信义,合信义。(6)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8)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9)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10)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11)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2)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3)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动词作状语,抄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14)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15)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8.(1)谢罪,道歉;感谢;辞谢,告别。(2)推辞;告别;讲究,计较。(3)故旧、交情;因此;特意。(4)宠幸,亲近;幸亏,幸而。(5)距离;离去,离开。(6)第二人称,你;表假设,如果。
(7)……的样子;但是;这样。(8)对;比;在。(9)就此;就。于是;趁势。趁机;依靠,凭借。(10)做;替,给;被;制定,出;对付;作为;是;句末语气词。(11)动词,到;代词,这;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助词,衬字,无义。(12)将;尚且;况且。
9.(1)判断句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2)省略句 沛公(在)霸上驻军。
(3)省略句 把事情详细告诉(张良)。
(4)被动句 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5)宾语前置句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6)宾语前置句 沛公在哪里?
10.(1)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古义:现在人家(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