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部分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
3.认识项羽的性格特征。
知识积累
文化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后因李陵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写成《史记》。
2.《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写作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大部分。该书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写作背景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项羽于会稽起义,泅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义,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获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