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姓名:
班级: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小企业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纳众多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推动我国经济景气上行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就其整体发展状况而言,中小企业又是社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在其日益发展壮大过程中,受许多因素制约,使其面临着许多困难,受制于我国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融资难的问题,资金紧张、融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中小企业 金融 融资困难 信用担保
一、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大、承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弱等制约因素,加上自身经济灵活性的要求,其融资与大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特殊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的依赖内源融资。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中小企业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表现出规模小、频率高和更加依赖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的特征。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现状
(一)融资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工业总值的60%、利税的40%、就业机会的75%、出口的60%,都是由占我国企业总数90%的中小企业创造的。这些中小企业目前正面临激烈的竞争,如果不谋求发展,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企业就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所以,这些企业要发展,必然会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在我国,融资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有两种类型:第一,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企业组织形态,这类企业数量众多,它们以低成本、低风险、快速地进行技术模仿和引进为特征,产品由于市场稳定、技术成熟,其技术和市场风险很小,主要的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第二,知识、智力密集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它们数量相对较小,除了经营风险之外,由于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因素,这类企业的技术、市场风险也相对较高,其融资需求十分迫切。
(二)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张维迎教授在“首届投资银行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投资项目预期和实际有关的成本收益状况”银行无法得到可靠的信息。中小企业作为借款者,当然要对即将上马的项目进行规划、评估、论证和测算。因此,项目的潜在回报中小企业大致知道而投资者并不知道;二是中小企业“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信息不对称”。借钱后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本是别人的,这时中小企业更容易倾向于投资风险大的项目。三是中小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不对称”。正是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才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活动,企业融资问题就等价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融资体系中的信用构建缺失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信用构建缺失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恶化,使得初步建立起来的信用担保、创业投资体系和中小企业板在近几年的运行效果与当初的设计初衷存在相当背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底,担保公司运营的实践表明,公司贷款担保的的风险一般在第三年以后开始出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2000年开始建立,大部分公司的历史在3-4年,目前已经到了风险的高发期,根据我们对一些担保公司的调查,许多担保公司的代偿率在第三年超过15%,由于经营和财务上的困难,担保公司不得不涉足多种业务,如进入股市投资,或更多集中在非中小企业融资领域,部分担保公司的担保基金被大股东移用等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营方向与设计初衷出现了较大的偏离。
(四)外部融资都是在寻求非正式债权和非正式股票市场融资
从实际运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立的时间较短,要有效地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参照西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搭建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立和初步运营3-5年后的实际效果,并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融资政策进行再思考,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找到更加有效和现实的途径。国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是通过所谓的”国退民进”转改制,即通过“官造民营企业家”运动演变而来的,这帮“官造的民营企业家”既无真本事又无信誉,所以,造成社会大众对这类企业不信任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此外,我国现有情况是,大部分私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都是在寻求非正式债权和非正式股票市场融资。事实表明中国现有的非正式市场融资程序相对便捷,民间借贷利率大致相当于银行利率加上中间费用,民间的股权市场效率也很高,成本比上市低得多。此外,民间市场有自己的信誉制度、自己的中间业务,甚至还有自己的处罚制度安排。因此,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上市成本和交易成本一定要低于民间市场。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运作不规范,经营风险较大
我国中小企业多属民营或私营企业,其经营权和所有权一般都集中在企业主手里,经营运作缺乏长期发展战略,企业寿命不长。这样企业就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而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也不愿对其轻易放贷。
2.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
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上其管理层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素养,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规范,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缺乏外部认可的财务报表。这种不规范由此产生的信息不透明和信息失真,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无法真实辨认,对贷款的监督也无法顺利进行,从而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二)社会金融环境因素
1.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国有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极为匮乏。同时,制度化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出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趋利性方面考虑,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安全性高的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2.直接融资门槛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国家对股票和债券发行的许多硬性规定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板还不完善。另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使得资本市场几乎只有交易所一个层次,无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3.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即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的活动,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投资者就会谨慎考虑其投资项目。在给中小企业放贷前, 金融机构会非常谨慎地对待其融资要求,采取种种限制和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逆向选择风险,此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防范道德风险。潜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会使金融机构产生“惜贷”或“惧贷”心理。
4.中小企业获得担保和抵押贷款比较困难
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普遍采用抵押和担保等方式,而中小企业普遍资金匮乏、资产流动性较差,加上资信和管理水平较低,使其担保条件达不到金融机构的标准,很难保证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所以很少有担保机构愿为其提供担保。
(三)从金融业的特殊性来看
1.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
金融业是特殊产业,经营的是资金这样一种特殊的产品。由于资金或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涉及面的广泛性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全局性,各国都对金融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经营规则,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流动性,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给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带来的不利后果。事实上,这也是广大从事金融服务业的人员和机构自身的要求。谨慎原则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客观上也给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往往会使一些非常有前途的中小企业丧失极好的发展机会。
2.金融企业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精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这就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无数有意融资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金融企业“嫌贫爱富”,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而且常常用不完;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常常捉襟见肘。
四、剖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应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1.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就很难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而没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筹集渠道也就很难畅通。只有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资产重组等需要新增资金的渠道才能畅通,才能在资本市场是进行融资活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得到广泛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在资金支持方面的重点,是那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当注意产业升级和转化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专业化分工,必要是可以向中西部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向国外转移。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树立良好形象,强化信用观念
首先,中小企业必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规范自身的金融行为,同时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信息反馈给银行,实现信息的畅通,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强化信用观念,构筑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保全银行债权,尽量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其次,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一点尤为重要。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需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另外还要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资金管理。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仅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核心。
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提供准确、真实、有效的会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确保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再次,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公司结构。现在商业银行纷纷将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想获得贷款支持,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3.充分挖掘内部融资潜力
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利用外部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挖掘内部潜力。由于外部融资成本比较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资金即留存收益进行融资,也可以通过内部人员集资,以达到融资目的。
(二)银行以及各金融机构应从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
1.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企业资信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偿债能力、履约意愿等各方面状况做出评定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资信等级的过程。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可以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2.金融机构建立数据库,采用信息识别技术。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采用信息识别技术,完善信用记录以供同行查询,这样可以使同行在选择贷款客户时更加果断,更加充满信心。
3.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与合作
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通过对借款企业账户的调查,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可见,与客户的长期联系,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使识别信用风险更容易。
(三)政府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1.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法律和市场环境
我国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这些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应加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使中小企业管理走上法律化轨道。首先,要划分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最后,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意在法律法规方面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