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本课以问题“你为什么而读书?”导入新课,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努力用课文中生动鲜明的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明白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潜能。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和文本的对话中,将语文教
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学生细读文本,感悟文中“中华不振”和“中华之崛起”
的含义,体会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之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周恩来的相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周恩来的文章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引起思考
1.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而读书?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 12 岁的少年,他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回答。他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周恩来。为什么一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