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经验离得较远,学生不容易进入文本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多种方式“读”的基础上,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学前准备
1.了解课文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生平事迹。(师生)
2.设计概括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师)3.制作课件。(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揭示课题、感受主旨(用时:5分钟)
1.播放周恩来立志故事。
2.板书课题,并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含义。
3.课件出示周恩来图片,简介周恩来生平。
1.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什么事?
2.学生思考回答:由“崛起”一词深入探讨课题的意思。
3.交流汇报资料, 了解周恩来的生平。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为( )。
A.突起
B.兴起
C.振兴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重点指导“范、 振、 嚷、惩、铿、锵”等字的读音。
3.课件出示四字成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互相评议朗读情况。
3.同桌互读,熟记字词。
4.学生读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将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5.看课件,练习朗读四字成语,试说成语的意思。
2.为下列字注音。
嚷( ) 惩( ) 华( )振( ) 铿( ) 锵( )模( ) 范( ) 巡( )
3.说说词语的意思。
风和日丽:________________热闹非凡:________________衣衫褴褛:________________灯红酒绿:________________耀武扬威:________________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学习要求。
2.老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你怎样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件事?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2.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文,并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交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4.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写的三件事。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用时:7分钟)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课件。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听朗读录音,学生自主交流,体会感受周恩来年少而志高远的胸怀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2.把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表达了周恩来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教师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2.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
6.本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中华崛起”意思相反,请找出来。(课件出示:中华不振)
1.学生默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写的三件事。
2.再读文,找出与“中华崛起”意思相反的词语。
7.练习用“先……接着……然后……”把课文主要写的三件事连起来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用时:6 分钟)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8自然段。思考:在场的都有哪些人?
2.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结合关键词来谈一谈。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学习收获。抓住重点词,读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印象,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8.在场的人有哪些?( )
A.妇女
B.中国巡警
C.大个子洋人
D.围观的中国人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用时:24 分钟)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及相应的人物,教师适时点拨:
1.中国妇女。这是怎样的一个妇女?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她的不幸?
2.大个子洋人。洋人撞死了中国人,他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3.中国巡警。中国巡警应该怎么做,实际上他们做了什么?
4.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的拳头让你感受到什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