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克与千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物体的质量在生活、生产中经常用到,它与人们的关系密切。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主要靠肌肉感觉。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样的活动,以实际感受为主要形式来帮助学生建构质量单位和单位质量的概念,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形成初步的量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这需要让学生通过对1千克和1克的实物进行多次地体验感受,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量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去掂一掂1千克和1克,并说一说体验后的感受,使学生对这样的肌肉感觉产生记忆。
除此之外,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技能。所以,在设计大量的体验活动时,一直把“选择参照物来估量物体的质量”这种思想和方法融于始终,强化学生正确估量质量的方法,而不是胡乱猜测物体的质量。1千克的物体作为估量参照物比较适合,从课一开始就进行体验感受,接下去活动一中1千克、2千克、5千克等物体质量的估量也是以此为参照物的,活动二中的估量则是以50克的物体为参照物展开。而1克的物体在生活中作为估量参照物显然太轻,它的主要作用还是作为称量的质量单位,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对1克的体验环节置于活动二尾部。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所以本课的设计强化了学生有方法有策略的估量,而弱化了对物体的称量,本节课中的称量只是作为使学生确认估量是否准确的一个手段,而并不是要教学生怎么去用秤。
基于对学生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了解,本节课从一个有趣的情境导入,同时呈现千克与克,然后将大量学习材料同时发放,通过活动一、活动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等操作体验来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环节与环节的割裂,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具有更强全局意识和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1千克白糖、1千克的柚子、2千克的大米、5千克的大米、100克的土豆、50克的薯片、2克的糖、1克的豆子和笔芯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唤起学生经验
小骏和小黄在比谁重,一个体重是60,一个体重是80,你觉得哪个重?
(课件出示)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单位:千克与克,英文写作 g与kg
(斤和公斤是我国常用的质量单位)
二、活动一:找1千克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一)找找1千克(同时呈现比1千克重的)
1、你能不能从这么多物品中找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吗?(1千克的米)
2、其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