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优秀教案.doc

198阅读 | 7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优秀教案.doc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优秀教案.doc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优秀教案.doc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优秀教案.doc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优秀教案.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险些喜欢你 上传于:2024-06-21
16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讨。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言知识梳理 (1)字音 淡泊(dàn bó)  淫慢(yín)  励精(jīng)  险躁(zào) 年与时驰(chí)  遂(suì)   穷庐(lú) (2)古今异义 意与日去(古义: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险躁则不能冶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放纵;今义:男女上不适当关系) (3)词类活用 非澄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 (4)一词多义 行 夫君子之行(行为) 与友期行(同行) 以 静以修身(介词,用) 非学无以广才(拿来) 成非志无以成学(成就,达成) 遂成枯落(成为) (5)重点句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介词宾语前置,正确语序号“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2.作者名片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官至丞相。少年时父母双亡,早年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娶黄承彥之女黄氏为妻。 3.背景链接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 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交流点拨】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步骤三 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1.“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交流点拨】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步骤四 名句理解,赏析语言。 1.名句理解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交流点拨】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与“宁静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