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得税费用应当在(C)中单独列示。 (1分)
A.资产负债表
B.现金流量表
C.利润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 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确认(D )。 (1分)
A.时间性差异
B.递延所得税负债
C.永久性差异
D.递延所得税资产
3.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A )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1分)
A.账面价值
B.可收回金额
C.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
D.公允价值
4.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计入(C )。 (1分)
A.当期所得税
B.所得税费用
C.资本公积
D.商誉
5. 甲企业2008年初取得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515万元,2008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28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业务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额为( D )万元。 (1分)
A.113
B.28.25
C.84.75
D.0
6. 下列负债项目中,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会产生差异的是( D )。 (1分)
A.短期借款
B.应付票据
C.应付账款
D.预计负债
7.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作为(B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1分)
A.流动负债
B.非流动负债
C.短期负债
D.长期负债
8.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A )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1分)
A.账面价值
B.可收回金额
C.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
D.公允价值
9. 在(A )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1分)
A.企业合并
B.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C.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D.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10. 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C )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分)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时间性差异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D.永久性差异
11.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的(C )进行复核。 (1分)
A.公允价值
B.折现价值
C.账面价值
D.净值
12. 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暂时性差异是指(B )。 (1分)
A.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B.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C.会计利润与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
D.仅仅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13.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确认(B )。 (1分)
A.时间性差异
B.递延所得税负债
C.永久性差异
D.递延所得税资产
14. 暂时性差异是指(C )。 (1分)
A.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由于计算口径不一致所产生的差额
B.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由于计算时间上不一致所产生的差额
C.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D.资产或负债的可收回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15. 资产、负债的(D )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1分)
A.公允价值
B.净值
C.实际成本
D.账面价值
16. 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作为(B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1分)
A.流动资产
B.非流动资产
C.固定资产
D.其他资产
17.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是(C )。 (1分)
A.固定资产折旧引起的暂时性差异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C.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18. A公司主要经营商品销售业务,2008年12月31日收到一笔购货方预付的款项80万元,但按税法规定,该预收款项不能计入应纳税所得额。2008年12月31日该项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A )万元。 (1分)
A.80
B.0
C.40
D.20
19.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并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A )。 (1分)
A.所得税费用
B.折现价值
C.账面价值
D.净值
20. A股份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A公司当年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5万元,业务招待费超支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A公司年初“预计负债--应付产品质量担保费”余额为30万元,当年提取了产品质量担保费15万元,当年兑付了6万元的产品质量担保费。,A公司2006年净利润为(B )万元。 (1分)
A.160.05
B.339.95
C.330
D. 235.8
★答题分析:①预计负债的年初账面余额为30万元,计税基础为0,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万元;年末账面余额为39万元,计税基础依然为0,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9万元,由此可见,产品质量担保费用的提取和兑付形成了当期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万元;
②当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额=9×33%=2.97(万元);
③当年所得税费用=163.02-2.97=160.05(万元);
④当年净利润=500-160.05=339.95(万元)。
21. 甲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为300万元,当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4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不得变动,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B)。 (1分)
A.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B.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3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7
C.借:递延所得税税负债3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
D.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3资本公积-股本溢价67
22. 企业不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是(B )。 (1分)
A.由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所产生
B.商誉的初始确认所产生
C.企业合并中所产生
D.与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中所产生
23. 乙公司于2008年1月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成本为240万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2008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9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房屋采用直接法按20年计提折旧,残值率为3%。则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008年末的计税基础为( B )万元。 (1分)
A.240
B.229.33
C.290
D.50
24. 甲公司于2008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的贷方余额为190万元,2009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90万元,2009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20万元,2009年12月31日,下列关于预计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1分)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22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22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31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310万元
25. 某公司2007年12月购入设备一台并投入使用,原值360万元,净残值60万元。税法允许采用年数总和法,折旧年限5年;会计规定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年限4年。税前会计利润各年均为1000万元,2007年所得税率为33%,2010年所得税率为25%,2010年12月31日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是(B )万元。 (1分)
A.90,72
B.135,120
C.180,144
D.225,240
★答题分析:账面价值=360-300/4×3=135万元,计税基础=360-300×(5/15+4/15+3/15)=120万元。
26. 某公司2006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初始成本为2000万元,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1000万元,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该公司2006年以前没有该类金融资产,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是25%,则2006年12月31日该企业应确认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计入利润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分别为(C )万元。 (1分)
A.100,100
B.175,75
C.175,100
D.100,75
★答题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300×25%=75万元,合计175万元。其中计入利润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100万元,7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7. 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会计处理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税法规定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假定不考虑无形资产摊销因素,则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A )。 (1分)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0万元
28. 某企业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所得税税率33%,该企业2006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当年取得国债利息收入60万元,将高于银行同期利率而多支付的借款费用20万元全部记入财务费用,支付税收罚款2万元,实际发放工资超过规定的计税工资总额30万元(假定不考虑三项经费的计提)。当期列入“销售费用”的折旧计提额高于税法规定18万元。该企业本期应交所得税是(C )万元。 (1分)
A.696.3
B.600
C.333.3
D.672.64
★答题分析:(1)本期应税所得额=1000-60+20+2+30+18=1010(万元);
(2)本期应交所得税=1010×33%=333.3 (万元)。
29. 某公司2007年实现税前利润11250万元。当年发生存货项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125万元,发生固定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0万元,当年转回坏账准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0万元。假定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该公司2007年的应交所得税为(B )万元。 (1分)
A.3172.5
B.3352.5
C.3577.5
D.3802.5
30. 下列各项负债中,其计税基础为零的是(C )。 (1分)
A.因欠税产生的应交税款滞纳金
B.因购入存货形成的应付账款
C.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D.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金
31. 企业2008年8月研发成功一项专利技术,发生研发支出1 6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的金额为1 200万元,该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10年,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费用化部分可加计150%税前扣除,资本化部分允许按150%在以后期间分期摊销,则本期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B )。 (1分)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75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75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答题分析:2008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 200-1 200÷10÷12×5=1 150(万元);计税基础=1 200×150%-1 200×150%÷10÷12×5=1 725(万元);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725-1 150=575(万元)。
32. 企业在2007年至2010年间每年应税收益分别为:-100万元、40万元、20万元、50万元,适用税率始终为25%,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则该企业2010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A )万元。 (1分)
A.12.5
B.10
C.2.5
D.5
★答题分析:2007年: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2008年:借:所得税费用 1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2009年:借:所得税费用 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
2010年:借:所得税费用 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33. A股份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A公司当年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5万元,业务招待费超支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A公司年初“预计负债--应付产品质量担保费”余额为30万元,当年提取了产品质量担保费15万元,当年兑付了6万元的产品质量担保费。则A公司本期应交所得税额为(B )万元。 (1分)
A.160
B.163.02
C.167
D.235.8
34. 某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初某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0万元,计税基础600万元,该公司2008年度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为5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为80万元,从2008年起适用所得税税率从33%调整为25%,无其他调整事项,则该公司2008年末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余额和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分别为(D )万元。 (1分)
A.递延所得税负债75.9,9.9(贷方)
B.递延所得税资产57.5,9.9(借方)
C.递延所得税负债75.9,8.5(贷方)
D.递延所得税负债57.5,8.5(借方)
★答题分析:2008年末该项资产账面价值=800-50=750万元,计税基础=600-80=520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750-520)×25%=57.5万元。
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57.5-(800-600)×33%=-8.5万元,(借方)。
35. 甲企业为2007年1月1日新成立的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2008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1月1日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改为25%(此税率为非预期税率)。2007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2008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50万元,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存货跌价准备为贷方余额10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D)万元。 (1分)
A.1.65
B.3.3
C.2.5
D.0.85
★答题分析: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33%=1.65(万元)
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25%=2.5(万元)
则200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2.5-1.65=0.85(万元)。
36. 甲公司自2007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07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发费用1 2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800万元,2008年1月10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已申请取得专利权(假定2008年没有再发生研发支出且不考虑注册费等其他因素)。甲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费用化部分可按税法规定按150%税前扣除,对于资本化部分允许按150%在以后期间摊销。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2009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异的余额( D )万元。 (1分)
A.720
B.80
C.400
D.240
★答题分析: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800万元,税法上要按800×150%在以后期间摊销。
2009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800-800÷5×2=480(万元)
2009年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800×150%-800×150%÷5×2=720(万元)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240(720-480)万元。
37. 甲股份公司自2007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07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300万元,开发支出6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2008年4月2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申请取得专利权。甲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可税前加计扣除(即按当期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的150%加计扣除)。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为10年,预计该项专利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会逐期递减,因此,采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20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C)万元。 (1分)
A.105
B.400
C.450
D.675
★答题分析: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600万元,会计按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20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00-600×5/15×9/12=450(万元)。由于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税前加计扣除,即在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下,一般可按当期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的150%加计扣除。因此,内部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以后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即其计税基础为0,20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专利权的暂时性差异=450-0=450(万元)。
38. A公司于2007年7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发行在外2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从而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A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对B公司的投资。B公司2007年度实现净利润12750万元,其中1~6月份实现的净利润为4250万元,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B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为(A )万元。 (1分)
A.360
B.180
C.1800
D.306
★答题分析: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2750-4250)×20%÷(1-15%)×(33%-15%)=360(万元)。
39. 甲公司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 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薪酬中有160万元为税法上不允许税前扣除的。由于会计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当期会计上比税法规定少计提折旧100万元。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余额为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 700万元。除上述差异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 B )万元。 (1分)
A.1 485
B.1 460
C.1 410
D.1 510
★答题分析:当期所得税=(2 000+160-100)×25%=515(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5 000-4 700)×25%-50=25(万元),所得税费用总额=515+25=540(万元),净利润=2 000-540=1 460(万元)。
40. 某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率33%,本期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130万元,本期销售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期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60万元,该存货除计提准备外无其他与税法的差异,因存货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的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本期期末数和本期发生数分别是(C )。 (1分)
A.递延所得税资产33万元,9.9万元(借方)
B.递延所得税负债54.78万元,19.8万元(贷方)
C.递延所得税资产42.9万元,23.1万元(借方)
D.递延所得税负债33万元,0万元(贷方)
41. 甲公司拥有某联营企业30%股权份额,采用权益法核算,该联营企业本期将自用房屋转作经营性出租且以公允价值计价,该房产原值12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转换日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250万元,该联营企业本期购买某公司股票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5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450万元,假设联营企业所得税率为30%,甲公司所得税率为25%,联营企业上述业务对本期甲公司资本公积的影响是(D )万元。 (1分)
A.262.5
B.187.5
C.78.75
D.56.25
★答题分析:联营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用途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3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入资本公积-50万元,合计250万元,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变动为250×30%=75万元,由于联营企业所得税为30%,对甲公司资本公积影响=250×30%×75%=56.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8.75万元。
42. 甲公司2007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贷方余额为90万元(均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对所得税的影响)。2007、2008年初适用所得税税率改为33%;2008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计税基础为5800万元,2008年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的预计负债100万元,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则甲公司2008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应做的会计分录为(C )。 (1分)
A.借:递延所得税负债57 贷:所得税费用57
B.借:递延所得税负债54 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贷:所得税费用87
C.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贷:所得税费用57
D.借:所得税费用 33 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66
★答题分析:2008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000万元大于其计税基础58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贷方余额=(6000-5800)×33%=66(万元)
2008年末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66-90=-24(万元)(减少)
2008年末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大于其计税基础0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33%=33(万元)。因此,甲公司2008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贷:所得税费用 57
43. 甲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工资薪酬比计税工资标准超支50万元,由于会计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当期会计比税法规定少计提折旧100万元。2007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余额为6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700万元。除上述差异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2007年的净利润为(D )万元。 (1分)
A.670
B.686.5
C.719.5
D.653.5
★答题分析:当期所得税=(1000+50-100)×33%=313.5(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5000-4700)×33%-66=33(万元),所得税费用总额=313.5+33=346.5(万元),净利润=1000-346.5=653.5(万元)。
44. 甲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2006年前所得税税率为30%,从2006年1月1日起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2006年初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为2万元,固定资产折余价值为13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l5万元。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00万元,本年度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5万元,已提跌价准备5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折余价值为l2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 B )万元。 (1分)
A.1.65
B.8.25
C.6.6
D.7.5
★答题分析: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余额;年末库存商品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万元×33%+年末固定资产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 33%=8.25万元。
45. 甲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2006年前所得税税率为30%,从2006年1月1日起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2006年初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为2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折余价值为13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l5万元。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00万元,本年度末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45万元,已提跌价准备5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折余价值为l2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6年末“所得税费用”为( A )万元。 (1分)
A.65.49
B.66
C.60
D.58.3
★答题分析:①库存商品的年初账面价值为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