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野蛮大可爱野蛮小可爱 上传于:2024-05-27
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 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它们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6、通过专题阅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美文美读,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大量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学法: 1、反复诵读,品味,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受景物的特点。 2、对精读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流程 单元自主预习课 单元预习目标 1.读准字词。 2.正确读文。 3.写好生字。 一、出示“单元导读”及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 2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二、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色?出示:自读要求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方法:(1)借助拼音。(2)查字典。] (2) 完成检测题。 2.检查: (1)多音字我会读。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根据意思写词语。 (4)认读词语我能行 3.再次读文。出示课件 (1)自读要求 朗读整组课文: 同桌共用一本书轮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段),出现错误一方需重读,都正确后奖给自己一颗星。 (2)精彩句子我会读 三、识记生字 1.慧眼识生字、用心巧记字。 2. 仔细观察学写字。 预习达标课教学设计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关: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认读词语我能行! 2.词语万花筒。 3.近义词是朋友。 4.反义词是敌人。    第二关:读课文 闯关规则: 内容:本单元四篇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出现错误不多于一次为过关! 《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还有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诗词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请每一组的2号读古诗) 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桂林山水》一课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桂林山水的奇丽之美。(请每一组的4号接读的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 》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请每一组的1号接读的课文) 《七月的天山》一课作者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那就读读课文吧!(请每一组的3号接读的课文)  第三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风景名胜。    2.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4.朗读质疑,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价值的问题。 5.小组内交流解疑——班级交流解疑——运用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重点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谈一谈你的感受?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古诗三首》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⑴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⑶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⑴ 指读全诗。(正音)  ⑵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以读代讲,读出意境。   四、深情朗诵《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春江花月夜》、《登高》、《江南春》、《山居秋暝》,感受诗人笔下的自然之美。 单元精读引领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解决措施:  1. 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2.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玩赏  无瑕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⑴听写(请两名同学板演)⑵同桌互判⑶订正 2.根据意思 选择词语 ⑴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 ⑵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 ⑶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 ⑷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断。( ) ⑸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 ) 3.揭示课题,回顾内容。(根据预习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二)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桂林山水,可以写广告词,可以吟一首小诗,可以画一幅画……  2、生汇报,展示成果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我们美的享受。作者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具体形象地进行描写,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1.拓展课后的阅读链接。同样的漓江水,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彰显着不同的魅力。袁鹰笔下的《浓碧》,漓江 水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小诗配乐)先指名朗读,后齐读。——这真是相同漓江水,万种漓江情。 2.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第一单元主题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教学思路: 导入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主题单元略读提高课。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出示课件)。其中《桂林山水》在精读引领课已经学过了,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桂林山水》。学生说,教师再出示课件(学习方法)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出示略读提示。 一、学生根据略读提示默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完成导航卡。 二、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1、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 2、、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 什么景色?(请用:“﹏ ” 画出来)。    (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 到“眼前一片明艳”? (3)汇报 4、出示过渡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这些过渡句是靠什么线索串连在一起的。(溪水) 5、洞内钟乳石、石笋形态变化多端,有(     )、(    )、(     )、(     )、 (      )、 (      )等景观,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请你发挥想象,内洞中还会有什么形态的钟乳石、石笋,仿照上面的句式说一说。 6、游完双龙洞之后,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四、巩固方法 略读课文 学法总结:(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通过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具体形象地进行描写方面的重点句子,反复品读、多层次深入感悟,体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我们用这种品读细节的方法读课文《成都的春天》《彩蝶树》出示读书提示: 读课文写批注 1.结合《成都的春天》一文内容,归纳出成都花木的特色。 2.作者主要写了彩蝶哪几方面的内容?彩蝶树是怎样的一种树?(主要写了彩蝶树的花和叶;彩蝶树是极为寻常但又极为出色的一种树。) (1)汇报主要内容 (2)配乐朗诵感动自己的句子。 3.对比阅读、习得方法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朗读”教学策略为指导,让学生去感受祖国江山如画。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课文:《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2.主题丛书《追寻美的足迹》中的文章:《故都的秋》《青岛海景》《雄关赋节选》 《墨城红月》《拉萨的天空》《天下第一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欣赏祖国千山万水的多姿多彩, 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遣词造句的艺术。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大屏幕上展示本组课文的插图】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你会立刻想到什么?  图片和同学们的回答为我们再现了──板书:江山如画。  2.(过渡)是啊,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3.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祖国如画般的江山。(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千山万水之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一定会让这棵千山万水之树之树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二、主题回顾 同学们,从第一单元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古诗三首》(江南)《桂林山水》(如画)  《记金华的双龙洞》(神奇)《七月的天山》(奇特)  三、阅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