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与奥尔夫教学法应用现状之研究——以五原县幼儿园为例
程伟,高自嵘
(赤峰学院 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蒙台梭利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我国最近几年各大幼儿园热用的两种教学法,二者提倡在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选择的原则,这与我国多年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不同,当然在交融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这两种教学法的特点、主要理念和教育方式为基点,分析这两种教学法在五原县幼儿园实际应用时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67-03
1 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应用的现状
1.1 首先表现为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与两者理念的对撞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语言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讲、幼儿被动听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常常不容易掌握,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很好的进行双向交流.长期至此形成一种教师向幼儿单向灌输与说教的模式.而蒙台梭利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都是提倡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解放幼儿的天性,引导他们去创造属于自己世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五原县幼儿园调查、观察对比时发现,如果是从小班就接受蒙台梭利与奥尔夫课程的幼儿,他们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都高于接受传统教育的幼儿;就表达能力而言,接受蒙氏和奥尔夫课程的幼儿,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都很活跃,会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得的地方会想尽办法弄明白;在日常与老师交流时,也表现得很大方,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甚至有的是“小话精”,喜欢不停地问“为什么”.而没有接受蒙台梭利与奥尔夫课程的幼儿,他们似乎自我“约束力”很强,有的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扭捏,知道也不敢说,表现出比较含蓄、怯懦的一面,而有的则坐在那一动不动;在日常的交流中,常常也不够主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听从他人的安排,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宝”.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乖乖宝”与“小话精”的区别,这也正需我们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使我们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1.2 其次表现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1.2.1 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蒙台梭利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但来中国时间并不长,仍处在实践摸索期.一是出现重视形式而忽略其教育精髓的把握.二十世纪初70年代末,我国教育事业开始走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新路线.蒙台梭利教学法简称“蒙氏教学法”,就是在当时被引入我国的.然而,在引进、移植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断章取义、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在蒙氏教学方法中,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幼儿自主学习原则;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重视幼儿的感官教育,是其教学方法核心内容的体现.然而在我国很少有幼儿园能真正能理解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在五原县幼儿园也开设了蒙氏课程,但仅是“面子工程”,引进了一整套蒙氏教具,教师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任教,不懂蒙氏教育的核心内容,每天把上课的内容仅仅放在蒙氏教具上,只让孩子自己玩,而缺乏对孩子的引导.
二是缺乏掌握蒙氏教学精髓的师资力量.在国外,要想获取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必须经过几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部合格后才可以通过.然而在我国,很多开设蒙氏课程的幼教机构都抱着以盈利为目的的想法,所配备的老师大多只经过几天的短期培训就开始上岗代课,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认识与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根本不具备组织蒙氏教学的能力.比如在五原县幼儿园,蒙氏班的教师大多都是通过一星期或几天的短期培训来认识和操作蒙氏教具,之后就开始给幼儿上课了.具体问他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也回答不上来,对蒙氏教学法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却不明白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家长怀着满腔热血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却很难了解这一幕,如此下去,我国的幼教事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是忽视蒙台梭利教学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在蒙氏课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操作教具,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但在对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方面,对幼儿的约束力又太强.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操作蒙氏教具时教师要求幼儿必须按照教师的示范步骤进行,而且操作过程中不允许与同伴进行交流,幼儿很难释放天性.不难看出蒙氏教学法局部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的同时,却忽视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过于机械,而对于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比较少.其实,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作为舶来品,如果我们考虑不到他们的不足方面,而是照搬照抄的简单复制过来,那么它将会成为我国幼儿全面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1.2.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经济落后的地区难以把握到教育核心内容.卡尔·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创立了影响世界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以“原本性音乐”为教育的核心观念和精髓,以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乐感,使儿童有机会进行即兴创作,从而促进儿童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奥尔夫乐器能使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想法,体验了创作的乐趣,这种轻松欢快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最大限度的应和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但因为我国教育现实情况差异巨大,地区和地区间的教育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好多经济落后、偏远地区在教育经费、教学资源、教师、书籍和设备的配置上都无法与城市中的教学环境相提并论.以五原县幼儿园为例,园里很想把奥尔夫的这套教学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可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只能从北京等大城市请来讲师为老师们进行为期几天的短期培训,在短短的几节课中教师很难掌握到教学的核心内容,紧接着在课堂的实际应用中也显得很吃力,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再者引进的教具也不够全面,下发到每个班级时更是少的可怜.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教育观念、方式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要想改变之一现状,必须平衡教育资源的分布,让那些偏远以及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能够掌握到教育的核心内容,实现人人平等接受教育.
二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主体,幼儿作为旁观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已有很长的传播时间,但是人们在一些问题的理解中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索音乐中的乐趣,而不是被动的听音乐;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边跳边唱,打破儿童沉闷呆板地坐着听课的模式,充分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从心底里自愿的去接受音乐,真正达到“乐”(Yue)即“乐”(le).[1]但是在五原县幼儿园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让幼儿作为旁观者,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给小朋友上过这样一堂课,题目是《会跳舞的花仙子》.教学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轻松欢快的旋律,了解滑音和跳音的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分别为幼儿准备了丝巾和手摇铃来感受滑音和跳音的特点,整个课程的流程设计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总害怕学生不理解,在活动之前不停的讲解、做示范.幼儿的思维被老师不停的讲解和示范所限制,做出来的动作就像复制来的一样,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奥尔夫先生创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初衷.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弄清教育的核心内容,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按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在课上教师是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