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在一起》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活动建议:搜集灾难或其他事件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青少年时期,学生不再仅仅以家庭为中心,而开始向外寻求接纳和认同。从学生在生活的重要时刻选择交往对象的倾向性上,很明显能体会到这一变化。据此,本框“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以一组问题切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体悟到自己对家庭以外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触碰到自己对与伙伴、朋友结伴同行的渴望,从而引出“交友”这一主题。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我的朋友圈”。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友谊的渴望,认识到同龄伙伴、朋友在生命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觉察自己的交友状况,体味友谊带给自己的复杂感受。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伙伴、同学、朋友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本层次承接前述“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学生意识到初中学生更加渴望有同龄人相伴,在外面的广阔世界里自由飞翔,这是学生活动后的体悟和对自己的觉察。本层次的正文部分是对“运用你的经验”活动的总结和提升。
其二,觉察自己交往范围和交往深度的变化。本层次通过一个活动和一段正文进行阐述。通过“‘我的朋友’图”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整理自己曾经的和现在的朋友关系,思考自己在交友方面的一些特点。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教材概括出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交往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化:一些同学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一些同学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这样的安排旨在提示,中学生的友谊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其三,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本层次也是通过一个活动和一段正文进行阐述。“到底该不该交朋友”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呈现出学生在交友方面的困惑和内心冲突。通过对这些困惑、冲突的探讨和澄清,让学生接触并承认自己对友谊的渴望,并再次体验交友过程中的复杂感受,明确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能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层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内在困惑被激活、表达、探讨、澄清的过程,而正文是对学生内在经验的理性表达。
第二目“友谊的力量”。
通过两个体验性的活动和一个“阅读感悟”,让学生回顾和整理成长过程中的友谊故事,重温友谊的温暖和美好,感悟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体验友谊的力量。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为了阐述这一观点,教材先通过“朋友影响力”的“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回顾、整理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朋友之间会相互认同、相互塑造,可能是学生从来没有明确意识到的。通过整理,哪些朋友对自己有影响、怎样的影响、影响的大小等就直观地呈现出来,会对学生有很大的触动。教材正文是对“探究与分享”活动中学生对自己的发现的概括和深入,并从朋友关注的事情、朋友的个性对我们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例证。
其二,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教材设计了“探究与分享”活动,通过呈现四则朋友之间的温馨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类似的经验,从自己和他人温暖感人的友谊故事中,感受友谊带给自己的力量。正文承接学生的活动感悟,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朋友如何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朋友给我们心灵陪伴;朋友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朋友相处锻炼了我们的人际交往技能。
其三,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这层意思也是前面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的概括和延伸。教材以孔子的名言凝练地表达了正直、诚信、见识广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是有益的。这层意思更多地强调朋友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体验生活的美好。
“阅读感悟”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之间伟大的革命友谊进一步说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是友谊的力量这一主题的有力例证。“拓展空间”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要结交怎样的朋友,是对友谊的力量这一主题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美好。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需要完成“小学-中学”的过渡适应,包括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完善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种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鲜复杂的新环境,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喜或忧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树立信心,为中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三、学科素养:
本框通过小组活动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四、教学目标
1.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2.树立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意识,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3.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五、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认识朋友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目标2:通过探究分享,学生树立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意识(教学目标2)
目标3:通过探究分享,学生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目标3)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友谊的力量。
七、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导入】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发送本课“预习活动”给学生)
1.在你上小学和幼儿园之前,有了高兴的事或不顺心的事,首先想告诉谁?
2.当你上中学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又会想到告诉谁?
3.现在呢?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绝大多数同学都提到最愿意把自己高兴或不顺心的事告诉朋友,就这个问题,我对初一(2)班同学做了调查,请同学们看这张饼状图,结果也是如此。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赛罗曾说“如果生活中没有友谊,就像地球上失去了太阳一样,因为太阳是万能的上帝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而友谊则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欢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底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如此重要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和朋友在一起”。
【讲授新课】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请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一”)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将“任务二”发送给学生)
活动1:写一写,你对朋友的理解(目标1)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朋友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有同学认为朋友是在困难中一定帮助自己的人,有同学说朋友是值得信赖的人,有同学说朋友是关心自己,可以分享秘密的人。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有切身的体会。我国古人也很重视朋友,并把朋友划分为许多种:
“石友”:情谊坚贞的朋友
“死友”:交情深笃,至死不相负的朋友
“挚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素友”:指真诚纯朴的朋友
“益友”:指于己有帮助的朋友
“诤友”:坦诚相见,直言规过的朋友
古时候的幼儿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也对友谊也进行了分类:如“金兰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刎颈之交”“总角之交”,同学们知道相关的典故吗?知道和哪些历史人物有关吗?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同学们一定对朋友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请同学们写下自己好朋友的名字并分享你和朋友之间的故事。
活动2:说一说,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目标1)